村里来了个“贴心书记”
——记市委办公室派驻西平县盆尧镇陈老庄村第一书记张双
□晚报记者 王冬霞文/图
张双(中)在一农户种植的葡萄园里了解葡萄生长情况。
陈老庄村有两个自然村,826户3131人,人均土地1.7亩,村民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和务工,有贫困户14户30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子,这两年先后被评为省级生态示范村、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先进村、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说起这些荣誉,西平县盆尧镇陈老庄村老百姓都会提到一个人——被他们誉为“贴心书记”的张双。
做基层组织的“带头人”
2015年9月,张双到陈老庄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伊始,张双就明白: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只有支部强了,党员优了,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于是,张双带领党支部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完善陈老庄村党支部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党内生活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在全村69名党员中深入开展“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并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制度,充分调动党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村委还建立了村党员干部微信群、文明祥和陈老庄微信公众号,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村内的好人好事,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的爱国之情和使命感、责任感,增强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做精准扶贫的“明白人”
要问在村里做得最多的事是什么,张双肯定会回答:“跑腿!”
为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采集,大力宣传脱贫攻坚政策,使全体村民熟悉掌握贫困户进入、退出政策程序及应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张双先后3次进村入户对全村826户群众进行走访和信息采集,确保陈老庄村规范档卡实现贫困户识别、退出、扶贫资金使用零差错。
陈老庄村没有集体经济,农业种植结构单一,群众家庭收入主要依靠种植和务工。为搞好产业扶持,张双四处奔走,筹集项目资金24万元,以群众入股的方式投入盆尧镇欧兰德果木有限公司,让群众参与年度分红。推动土地流转670亩,种植花木,每亩地租金1200元,贫困人口优先在此就业。
在陈老庄村村民眼里,张双是一个“跑腿书记”。他要么在走访农户,问生活困难、问生产需求,要么在联系社会资源,跑资金、跑项目,反正闲不住。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陈荣军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两个孩子都是残疾人。大儿子去世后,老两口看着下肢残疾、没有劳动能力的二儿子陈建铜,几乎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张双了解到他们家的情况后,多次到他家中看望,鼓励他们树起生活的信心。2016年4月,张双与残联联系,给陈建铜申请了一辆轮椅。当陈建铜坐上轮椅第一次到大街上时,高兴得手舞足蹈。陈荣军老两口看到孩子高兴的样子,激动得流下泪水。
为切实办好惠民实事,当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张双四处“化缘”:协调资金176.9万元,用于建设村内主干道路、排水沟及两侧绿化,筹集资金60万元建设美丽乡村,筹资120万元建设文化广场及宣传舞台等。
现在的陈老庄村,沟相通、路相连、树成行,水清、岸绿、景美。张双说:“陈老庄的下一目标是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我还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