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8月11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有一片皎洁

发布时间:2017-08-11 08:45:45  

□曹蔚华

优秀的作品值得一读再读。

重读的时候,心境、环境等因素使然,总会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过去喜欢的人现在觉着有点“作”,过去不喜欢的人如今看着真实可爱;过去羡慕那些一路平坦的人生,现在对“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有了更深的理解;过去置喙某些人物“尾生抱柱”的愚钝和不知变通,现在会发自内心为那些坚持和执着点赞。

相同的感受则是,无论何时重读,都同样对灵魂产生震撼和触动,都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比如《平凡的世界》。

比如梦想,比如坚守,比如苦难,比如生活的意义。

“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家庭——永远不要鄙薄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但我们一定要从我们出身的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意识上彻底背叛农民的狭隘性,追求更高的生活意义……”从黄土高原走出来的农民之子孙少平,对于贫困和苦难,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从学生时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时代的“揽工汉”,从勤劳的建筑工人到优秀的煤矿工人,他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人生奋斗,在社会最底层的挣扎中,在痛苦与磨砺中,构建了自己“关于苦难的学说”——职业的高低贵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恰恰相反,透过这血火般的洗礼,自我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味道。

正是这种把苦难当成洗礼、当成“生活之蜜”的理念,让孙少平在贫穷、饥饿和孤独中,在繁重的体力煎熬和痛苦的失恋煎熬后,也依然有着生活的“诗情”和“激情”,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无论在哪里,他都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用书籍喂养着灵魂,汲取着精神的营养和力量。“即使没有月亮,心中也有一片皎洁。”

书籍使孙少平意识到在群山包围的双水村外面,有一个辽阔的大世界,重要的是,“不管什么样的人,或者说不管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可以活得多么好啊!”而只有一个人对世界了解得更广大,对人生看得更深刻,那么,他才有可能对自己所处的艰难和困苦有更深意义的理解,甚至也会心平气静地对待欢乐和幸福。

所以,即便在黄原城做小工搬石头,三餐不继、居无定所,“脊背的皮肉已经稀巴烂”,孙少平也没有放弃对书籍的热爱、对生活的追求,他求熟人在黄原图书馆办了临时借书证,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后,就着昏黄的灯光,窝在四面漏风的毛坯房里,在书中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用知识改变着人生的宽度和厚度。

还有少安、晓霞、润叶……这群不轻易向命运妥协的年轻人,他们认真而拼命地活着、爱着。“他们拼命生活,是因为生活充满了巨大的希望,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生命如沧海一粟,细若微尘,人活着其实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既然最后的结局无法抗拒也无从更改,那在这赤裸裸的来去之间,在这急匆匆的生死之间,我们为什么不珍惜活着的每一刻并尽力使之更加光彩动人呢?“秋天的蝉,只能活七天,但是它们都爱唱歌。”陈升在歌中这样写道。

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

苦难不可怕,平凡的生活不可怕,可怕的是梦想泯灭于现实后的苟且因循,可怕的是行尸走肉却麻木不仁,可怕的是再也没了出发时的热血、激情和勇气。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