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8月04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避暑

发布时间:2017-08-04 08:35:19  

□李新贺

 wangy17087.jpg

小时候,每到暑假,三伏天也就打着滚儿来了。俗话说,热在三伏,秦岗村就是一个南北长东西窄的大蒸笼,村里老老少少在蒸笼里蒸着。

那时候,很羡慕鲁迅,他可以跟随母亲到外婆家消暑。我既不是富人家的孩子,又没有住在海边的外婆,因此三伏天一样放牛、割草、锄地,伏天过去,人晒得像黑炭一样。我白天仅有的自由时间是每天的13~15时,因为那段时间实在太热了,大人们要休息,懒得管我们。

那真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常常将空玻璃瓶系上细绳,到位于村中的老井里汲水喝。我们将空玻璃瓶慢慢放到井里,玻璃瓶在水中发出的响声,简直美妙极了。清凉的井水,冰凉着我们的身体,冰凉着酷热难耐的夏天。

水井东边紧挨着一口大池塘,西边是全村的菜地。喝够了冰凉的井水,我就和婶子大娘们一起坐在池塘边的皂荚树下乘凉。从池塘里吹来的风凉爽、惬意!婶子大娘们坐在竹椅上慢悠悠地摇着蒲扇。池塘里有很多洗澡的孩子,他们跳着、叫着,双脚在水中随意扑腾,水性好的会从池塘的一边游到另一边,再从岸上脸朝上跌入水里,双手反着划水。婶子大娘们不时吆喝几声,孩子们嘴里答应着“好”“出去了”,却没有一个人上岸,依然玩得起劲。偶尔有人呛了水,很快就会被拖上岸。这时的池塘里会安静一会儿。不过,仅仅是一会儿,一会儿过后,又热闹起来。

最快乐的要数下暴雨的时候,我跑到房檐下,看着巨大的雨幕在天地间被大风随意拉扯着,时而倾斜,时而扭曲,像揉动巨大的面团似的。偶尔有雨点拍打过来,清凉的感觉会从发稍一直蔓延到脚后跟,通体舒泰。

文人雅士们消夏避暑的方式则高雅多了。“乘凉最好是琴台,万柄荷花槛外开。直到夜深方罢饮,一船明月过河来。”清代名士叶调元,有一段时间寓居汉口。一天,他买舟沽酒,漂泊于琴台的水湄之上,来消解盛夏炎热,那时只见荷花万柄,明月的清辉洒满江河,一时陶醉其间,物我两忘,逍遥得仿佛神仙一样。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空调降温,但也少了许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对清风明月,和雨后由闷热到清凉的感受淡了许多。前天傍晚,我和朋友在山中一个农家小院的楼顶上,摆上酒菜,凉风从树林里吹过来,拂去燥热,令人心胸舒畅,快乐无比。不久,圆圆的月亮升上树梢,我们坐在月亮的清辉中饮酒、谈天、抒发情感。月亮渐渐升到头顶,我们面前已是杯盘狼藉,这才恋恋不舍地辞别满山凉爽的风踏上归程。

其实,避暑也是在寻找,寻找燥热中的清凉,犹如经历了种种苦难终于寻找到幸福一样,是苦涩后的甜。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