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大文章
——第二十届“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北京新闻发布会侧记
□晚报记者 王 捷 文/图
采访与会领导。
与会记者报到。
潘宗艽在拍照。
记者聚精会神地摄像。
“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已连续在驻马店市举办十九届,知名度和影响力越来越大。今年的盛会将有哪些亮点,成为众多媒体关注的焦点。
80岁老记者前来采访
当日的新闻发布会定于上午10时召开。记者在会场看到,8时刚过就有记者陆续到会务组签到。9时30分,记者已全部到位。他们有条不紊地做着采访准备工作。有不少记者是老面孔,他们热情地与工作人员打招呼。一位记者说,她已连续几年参加“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北京新闻发布会,感觉大会的内容每年都有变化,展会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记者在人群中发现一位身穿央视工作装的白发老者。他一进入会场就忙着用相机选角度、试镜头。记者与他攀谈得知,老人名叫潘宗艽,今年已80岁,是中央电视台退休人员,一辈子从事摄像工作。当天他赶了很远的路到达会场,就是想为大会新闻发布会留点影像资料。
大会上升为
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宗锦耀介绍,自1998年以来,“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已在驻马店成功举办十九届。经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会议内容越来越丰富、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已成为政策宣传贯彻、市场服务和行业交流的重要平台,成为加工企业寻求合作伙伴、掌握先进技术、展示自身形象、了解行业动态、明确投资方向、促进产品销售的重要合作交流平台,对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的“农加工洽谈会”被农业部评为农业级别最高的
“农”味“商”味都很浓
“大家到河南来,不仅能感受到‘农’的味道很浓,而且能感受到‘商’的味道也很浓。”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良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国内外知名企业从战略眼光出发,纷纷布局河南,目前,在豫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81家,国内500强企业有146家,他们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投资兴业,收益丰厚,形成了二期投资、三期投资的良好势头。
河南借助“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这个平台,积极开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加强对外贸易合作。19年来,每年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组团参会,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也参会参展,“中国农加工洽谈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效果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广,已成为享誉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的知名展会。
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大文章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潘利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要借助“中国农加工洽谈会”这个平台,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主食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附加值,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大文章。以转化谋出路,向加工要效益,延伸产业链,打造价值链,提升有效供给能力,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筹建“O2O跨境交易服务平台”
“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组团参会,20多家境内外知名企业参会。”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星在介绍大会筹备情况时透露。
我市正在积极筹建“‘中国农加工洽谈会’O2O跨境交易服务平台”,会前将投入使用。同时,进一步深化与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产品加工网、阿里巴巴·驻马店产业带、“中国农加工洽谈会”微信公众号和官方微博的链接与融合,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