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报记者 班永威 文/图
李敏在试验田观察辣椒。
工作人员在挑拣精品辣椒。
古鹏伟在查看自家辣椒长势。
在电视连续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四海八荒”这个词迅速走红。在天中大地,有这样一个人,她不仅通过“互联网+订单农业”全新模式,让天中农产品飞向了“四海八荒”,而且通过“互联网+农业产业扶贫攻坚”,精准帮贫困户脱贫。7月20日上午,来村网创始人李敏告诉记者,她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助力农业结构调整,从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农村小伙网售收入不菲
当日上午,记者在遂平县玉山镇苏庄村见到了正在采摘辣椒的来村网服务站站长古鹏伟。20多岁的古鹏伟示范种植了100多亩辣椒,带动农户种植了1000余亩辣椒。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辣椒平均亩产2000公斤,最低收购价2元/公斤,一亩地净收入2000多元;下半年种荠菜,按平均亩产1500公斤算,最低收购价2.4元/公斤,一亩地又有1500多元净收入。一年下来,一亩地净收入3500多元,比过去增加7倍。
来村网创始人李敏告诉记者,古鹏伟种植的辣椒苗是来村网统一培育的,而培育多少则是“两次下单”的结果:先是农贸批发市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线上订单,再由来村网把订单反馈到旗下各个农村电商服务站,最后把订单分配给农户。今年,来村网共接到3000吨干辣椒订单,按亩产换算后,需要种植6000多亩辣椒。
目前,像古鹏伟这样的种植户在我市各县区都有,如上蔡县黄埠镇蔡埠口村扎实能干的王科、汝南县留盆镇孙庄村先人后己的孙宏伟、西平县二郎乡小王庄村返乡创业的刘青伟等,编织形成来村网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线下网络,开展代买、代卖、提供种植技术和管理等服务,收集当地农产品信息并销售出去,代卖约2.6万亩各种特色农产品,去年带动农产品交易额1.5亿元。
“来村网在驻马店市157个乡镇都建有服务站,现在网络平台上的产品越来越丰富,红薯、夏枯草、荠菜、芝麻叶、洋槐花、香椿、小磨香油等当地的农产品都搭上了互联网快车销往全国。”李敏说。
天中农产品“飞向”全国各地
谈起创办来村网的初衷,李敏称,她200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她留在了城里工作,一次回老家时,看到乡亲们在为农产品滞销而发愁,决定回乡创业。2012年,李敏利用自己掌握的互联网技术,创办了来村网电商平台。
“以前是种啥吃啥,现在是吃啥种啥,农产品也需要精细化定制,线上订单,线下标准化种植、加工和包装,使农产品供给和市场需求紧密对接,达到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李敏说,今年,来村网大量种植辣椒,为保证农产品质量,来村网采取C2B反向定制模式,集中供应种子、化肥等,并派农业技术指导员定期巡查,以保障生态绿色种植。鲜辣椒加工成干辣椒后,统一包装,产品质量和产地均可溯源,让农产品不再是“三无”产品。
李敏介绍说,定制农业的意思就是任何农产品都可以定制。以荠菜订单为例,客户对品质、品相和包装都有详细要求:荠菜经挑选后,首先要剪根去黄叶,再经清洗、漂烫处理,然后速冻制成一个个5公斤重的“冰块”,再统一包装。
现在,来村网与老干妈、沙县小吃等名小吃,北京新发地和山东寿光等大型农贸市场签有采购订单,我市的农产品也飞向了全国各地。
对贫困户实行精准帮扶
虽然带领农民发家致富获得赞扬,但李敏对此有自己的看法。“脱贫攻坚是全国上下当前的头等大事、民生工程,作为本土企业参与扶贫事业,来村网义不容辞。但我们企业不是为扶贫而扶贫,而是整村带动,让大家都富起来。”李敏说。
在遂平县玉山镇悦庄村,来村网依托来村农业联合社,流转土地100亩,涉及农户22户,建设来村网辣椒育苗基地,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下,对该村55户贫困户精准分类,安置就业帮扶30多户,带动当地春季辣椒种植800多亩,其中贫困户种植78亩,每亩每季度可收入5000多元,有力推动了该村的脱贫攻坚工作。
“我们对贫困户实行精准帮扶,企业开辟绿色通道,给贫困户免费提供化肥等,在此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100元补助。”李敏说,对于悦庄村的贫困户信息,她掌握得非常清楚,她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贫困户实现脱贫。
“我这个人就是固执,有了目标就要实现。我很看好‘互联网+农业’的前景,我要冲出驻马店,做全国的标杆企业。”李敏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