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7月19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正阳400多名农民家门口挣外汇

发布时间:2017-07-19 07:13:12  

guojg1707179.jpg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

       “好,好!”718上午,当英国客商穆罕默德在正阳县产业集聚区圣诞产业园正阳县豫圣工艺品有限公司验收完6个集装箱的圣诞礼品时,一边用刚学的中文笑着说,一边竖起大拇指表示很满意。

       “下一批产品是销往巴西的。”该公司董事长张路军告诉记者,还有俄罗斯、瑞士等一些国家的订单等着出货。

       “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货,现在是生产和出口圣诞礼品的旺季,正阳生产的圣诞礼品漂洋过海销往全球。”张路军笑着说。

 

苦学技术

回乡建厂实现梦想

       “能够让乡邻在家门口挣外汇,俺特有成就感。”今年38岁的张路军说,他出生在正阳县熊寨镇韩庄村,有5个姐姐,他是家里最小的。初中毕业后,他到广州一家圣诞礼品加工厂打工。为了学到技术,他3年跳槽6次,最穷困潦倒的时候,饿得喝自来水充饥。在外打工的第4个年头,他给母亲打电话说没钱吃饭,父亲把家里的一只羊卖了300元钱给他汇去。村民知道后说:“这孩子真不争气,出去这么多年了还向家里要钱花。”

       “一定要把这个技术学好,不但自己挣钱还要惠及乡邻。”张路军说,一路走来不易,他从一般职工做到总经理,如今他的企业成为浙江义乌圣诞制品企业的领头雁。

       “让我感动的是2015928,正阳县委书记刘艳丽率领正阳县党政代表团到义乌圣诞制品市场进行参观、考察,召开‘正阳——义乌圣诞产业专题招商恳谈会’。”他说,从那时候开始他下定决心回乡建厂,2016年,他在正阳圣诞产业园建成正阳县豫圣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圣诞球。

 

心系乡邻   村民家门口挣外汇

       记者来到正阳县熊寨镇熊寨村一个加工点时,看到10多名村民正忙着用透明塑料盒包装彩球。“按件算钱,一天能挣五六十元。我以前在家就是烧锅做饭,现在这把年纪还能挣这么多钱,心里特高兴。”62岁的张新玲老人笑着说。

       “我以前在外打工,现在不用出去了,还能照顾生病的爱人。”正在为圣诞球打条形码的村民刘松华告诉记者,“这些圣诞球产自正阳,销往全球。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外汇,感觉特牛!”

       在正阳县产业集聚区一个加工点,46岁的张连梅正在为圣诞球扣球帽。张连梅家是正阳县慎水乡丁庄村的贫困户,丈夫3年前出车祸失去一条腿,她的听力很差,自家的责任田没能力种,丈夫每天捡废品补贴家用。在张路军的帮助下,张连梅和丈夫来到了加工点干活,一个月可挣两三千元钱,生活有了保障。“再也不用捡废品了。”张连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县有400多名农民(包括100多名贫困村民)在各个加工点忙碌着。

 

找准商机   做大出口这块蛋糕

       当天上午11时许,在正阳县闾河乡大高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全红正指挥工人们搭建加工车间。

       “我们要建一个大点的加工车间,吸纳更多的人来这里上班。”陈全红说,再有几天加工车间就能建好。

       “每个加工点一次送来一车半成品,几分钟就被村民‘哄抢’ 一空,肩上扛的,手里提的,大家干劲十足。”张路军说,目前已经在该县的产业集聚区、熊寨镇、闾河乡、新阮店乡、雷寨乡建了20多个圣诞礼品加工点。

       “下一步,我将签订更多的订单,不但生产圣诞球,还要生产圣诞树等圣诞礼品,做大出口这块蛋糕。”采访结束时,张路军满怀信心地说。

       当记者问张路军一年能赚多少外汇时,他幽默地说:“这是行业秘密,不过你懂的。”

       截至发稿时记者获悉,这批圣诞球已经从正阳运往连云港,即将搭上货轮驶往英国的菲利克斯托港。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