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7月17星期一

标题导航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98岁老人爱手工

发布时间:2017-07-17 09:21:21  

□晚报记者    王莹   /

山中易找千年树,世上难寻百岁人。住在市十一小家属院的98岁老人王二妮,身体硬朗,精神矍铄,针线挥舞,轻松自如。她绣鞋垫、爱剪纸,着实让人赞叹。

 wangy170719.jpg

空闲时,王二妮教女儿剪纸。

wangy170723.jpg 

          看到墙上认识的字,王二妮高兴地念给记者听。

 wangy170725.jpg

爱剪纸

如果在你的传统观念中,认为剪纸只是艺人的专利,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王二妮老人虽然没有经过任何培训,但剪出了很多幅精美的剪纸作品。

714日下午,午睡后的王二妮又开始拿着剪刀聚精会神地剪纸了。只见她的身旁放着一个书夹,里面放满了剪纸作品。虽然已98岁高龄,但老人面色红润,精神矍铄。

和记者拉家常时,老人稍微有点耳聋,并不影响交谈,说话口齿清晰,思维也异常敏捷。说起自己的剪纸作品,老人非常自豪:“我剪纸没有底样,就是自己琢磨,随手剪出来的,没有重样儿的。”说着,老人从旁边拿起一张红纸,折好之后拿着剪刀现场演示起来。几分钟后,一幅剪纸作品出现在记者眼前,谈不上精美,但作品中的花卉图案比例匀称,花朵灿然。老人的女儿于爱梅告诉记者,老人年轻时手就很巧,只是忙于生计,没时间拿起剪刀。现在老了,老人就向孩子们要来了剪刀和红纸剪起了剪纸,这一剪就没有停过。

“母亲只要见过就能剪,分分钟就能剪出花鸟鱼虫来。现在,母亲对剪纸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这不,前天还让孙子给她买红纸,说家里的红纸用完了。她把剪纸送给亲戚朋友,大家都夸她手巧,她可高兴了。”于爱梅说。

大红的喜字、飞鸟、小兔子、蝴蝶……老人的剪纸有时候传统味儿很浓,有时也新潮,你看那几个拉手的娃娃排成一排,煞是可爱。

“你喜欢哪个,奶奶送给你。”王二妮老人笑着对记者说。看得出来,剪纸既锻炼了老人的动手能力,还给她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愉悦。

绣鞋垫

王二妮老人绣得一手好鞋垫在家属院里尽人皆知。记者原本以为,老人绣的鞋垫是街上买来的那种可以照着绣的鞋垫,殊不知,老人的鞋垫是用布一层一层糊出来的手工鞋垫。

“做鞋垫的第一步得先打袼褙。做鞋垫的袼褙粘四五层布就可以了。打好的袼褙要放在阴凉的地方,一定不要太阳晒,等干透了,就是可以做鞋垫的袼褙了。然后,用事先剪好的纸样,放在袼褙上用笔画出轮廓,然后裁剪出来。就是鞋垫样了,接下来就是在鞋垫样画图案。”说起鞋垫,王二妮老人兴致勃勃。

据王二妮老人介绍,她在鞋垫样上绘画时既不是临摹,也没有参照物,完全凭想象画。完整地画完一双鞋垫,需要一个上午的时间。画完后,照着鞋垫样上面的图案轮廓就开始绣了。

采访中,听老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话就是“扎花容易配线难”,老人说的难记者无法体会,记者只看见那一双双绣工精美的鞋垫,色调之和谐、手工之细腻、针脚之匀实、针工之细密、色线搭配之合理,好像信手拈来一样。

“母亲给我们每个人都绣了鞋垫。有人说脚是人的第二心脏,这一双双鞋垫就是母亲给我们最深沉的爱。”于爱梅对记者说,老人绣的鞋垫很多,而她自己珍藏的屈指可数。她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亲人更多的爱。

心态好

“这个字上面是个‘田’,下面是个‘力’,上下加起来是不是‘男’字?”采访中,老人聚精会神地指着记者的采访本问,其认真的模样丝毫不亚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

“对啊,奶奶你还识字啊?”记者问。

“认识的不多。”老人问答。

 “母亲喜欢学习,她总是把孩子们用过的本子反过来练字。有时候,大家坐在一起看电视,看到不认识的字,她就会指着电视机问我们,等到下次再遇到这个字的时候,她就记住怎么念了。”于爱梅告诉记者,老人没有上过学,很渴望认识字,她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像轻松地读书看报。

 “母亲有很多好朋友,她经常去楼下找85岁的李桂荣老人聊天。”于爱梅告诉记者,母亲有6个孩子,她在家里排行老大。母亲原来住在西平县师灵乡于庄,父亲去世后,她就把母亲接来同住,母亲对于不愉快的事情总是“一笑而过”。对于他人,老人也总是多想别人的好处,人缘极好。

“原本母亲经常去靖宇广场散步,到华康市场看鸟。现在华康市场搬走了,靖宇广场要过红绿灯,她就天天在门口转悠,冬天转五圈,夏天转两圈,每天雷打不动。母亲身体一直不错,眼睛也还可以,走路也还稳当,只要不是走太远,我们很放心让她一个人走。”于爱梅告诉记者,老人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睡觉、吃饭、散步、喝水、绣花、剪纸的时间都是固定的。

记者了解到,由于经常到楼下散步,院子里很多人对王二妮老人都很熟悉。在邻居们眼里,王二妮是位和蔼可亲、心地善良的老人。

采访札记

生活能自理

天天闲不住

□王莹

          在日常生活中,王二妮老人洗脸、穿衣、洗衣服、洗澡、收拾房间从来不让别人帮忙。老人住在三楼,尽管是三寸金莲,但每天往返都是自己拄着拐棍行走,从不要人搀扶,即使是冬天也不例外。

采访中,记者发现,王二妮老人的头发只是花白,这对于一位年近百岁的老人来说,着实是一件稀罕事。看来,老人之所以长寿,与她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生活自理的成就感有着很大的关系。

于爱梅告诉记者,王二妮老人爱美,看到喜欢的衣服就要;老人爱干净,下楼遛达一圈回来就得把鞋子刷刷,坚持每两周修剪一次指甲和理一次发;老人懂养生,会时不时地敲打小腿,经常用木梳梳头,做各种伸展运动。

老人不仅每天把自己收拾得干净利索,还乐于助人。只要有邻居到家里向她请教如何剪纸、绣鞋垫,她总是很热情地教人家。老人天天都闲不住,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很充实。而这些,也正好印证了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老年心理中心主任李娟的话:“对于老人来说,家务就是他们最好的运动,因为这样能从中获得满足和自信,证明他们还是有用之人。”

记者看着老人绣鞋垫时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岁月静好,爱无止境,让人不忍心去打扰她。或许丝线每日在她手里飞上来、翻下去,就是她一生中最幸福的事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