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7月14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继承祖训 传递家风

发布时间:2017-07-14 07:10:26  

yaohf170765.jpg 

南文慧向居民讲解创文知识。

□晚报记者 高琳琳   /

 

“南主任,你们咋来了?我们家属院的垃圾都清理干净了,这回不用你们操心了。”昨日下午,看到驿城区人民街道向阳社区副主任南文慧,家住市向阳街纸厂家属院的住户忍不住和她拉起家常。大家都说,找到南主任,办事一点儿都不难。

 

南姓起源较复杂

 

“原来大家喊我小南,现在有人称我老南。虽然都不怎么好听,但我已经习惯了。”南文慧说,对于自己的姓氏,她知道得并不多,父亲以前提起过族谱什么的,老人对这些比较了解。

南文慧的父亲南随显今年78岁。近日,老人的身体不太好,由南文慧的二姐照顾。

“我知道南姓人是多年前从北方逃荒过来的,现居住在遂平县和兴镇赵陈村大南庄,附近还有一个小南庄,很多人都姓南。”南随显说,村庄应该是以他们的姓氏命名的。南姓有族谱,起名字从不乱辈分。

南随显说,老辈人常说南姓以前是个大家族。小时候,他经常翻看族谱,但那个时候看不太懂。

记者了解到,南姓起源较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12个月生下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期,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以南为姓。周朝楚国有子南氏。春秋时,晋中市国有高士陷于南乡,改姓南。

历史上南姓在汝南、河东(今山西永济)、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等地形成望族。

南随显告诉记者,“家中的族谱后来遗失了,十分可惜。我现在年纪大了,有心无力,希望后代子孙不忘家规祖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虽然现在没有什么祭扫活动,但是南姓长辈逢年过节会坐在一起聊聊天,联络一下感情。

 

传递家风育后人

“父亲常说,祖训要后辈人勤俭节约、助人为乐。父亲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严格要求我们的。”南文慧说,长辈教给他们很多做人的道理,长辈的精神一直影响着他们。

南文慧说,父亲经常帮助别人。小时候,邻居家的孩子没饭吃,父亲总会给对方端一碗。邻居向父亲求助,父亲会放下手中的事先帮别人。

继承了父亲的良好家风,南文慧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帮助别人。有一次,一位老大爷骑着三轮车在路上摔倒了,老人摔伤。南文慧急忙上前,把老人和车辆扶起来,然后拨打求助电话,还一路跟随老人到医院。看到老人的子女到医院后她才离开。

“社区工作很繁琐,大家工作一天都很疲惫。但是看到自己的汗水换来了社区的改变、群众的满意,我们非常欣慰,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南文慧如是说。

 

为民办事不怕难

看到南文慧晒黑了,居民十分心疼,要把自己的遮阳帽给南文慧。“谢谢大家的好意。你们这么配合我的工作,再晒黑点儿也值得。”南文慧笑着说。

南文慧说,向阳辖区在老城区,外来务工人员多、老年人多、下岗职工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多。一些居民经常来求助,而且大都是难解决的问题。但是,社区工作人员从来不推诿,总是耐心帮忙解决。

“居民都是有难处才来社区求助的,如果我们不帮居民解决,问题会越攒越多。”南文慧说,只要能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她从不会拒绝,也不会让居民跑冤枉路。

近段时间开展创文工作,南文慧与同事一户一户走访,发放宣传单、讲解政策。为了保持辖区的卫生状况,南文慧常和工作人员去街道打扫卫生,一天两遍,从不缺席。在他们的影响下,附近10多名居民拿着工具加入打扫卫生的行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