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7月13星期四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责任在心 柔情为民

——记市委组织部派驻遂平县和兴镇席庄村第一书记陈梅枝

发布时间:2017-07-13 06:48:21  

 

 hxy1707139.jpg

陈梅枝(左二)指导农民转变种植结构,发展特色经济

hxy1707139.jpg 

陈梅枝走村入户,了解民情

□晚报记者    郭建光/   首席摄影记者   王建成/

 

一条条水泥路平坦宽敞,且有路灯、绿化带;一个个农家小院收拾得干净整齐;墙上的宣传画和商业广告清新自然;专门为孤寡老人建的幸福院即将开工;田间地头一片片盛开的油葵长势喜人……昨日,记者走进遂平县和兴镇席庄村,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村民逢人就说,他们村从“后进村”到“亮点村”,得益于市委组织部派驻席庄村的第一书记陈梅枝。陈梅枝到任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脱贫攻坚、热心服务村民,使他们村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治软治散  筑牢战斗堡垒

       20159月,陈梅枝担任席庄村第一书记。当时的席庄村“班子软、队伍散、管理乱、百姓怨”。她暗下决心,软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必须“硬起来”。为了摘掉“后进村”的帽子,她一上任就与村党支部总结经验,达成共识,多次召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座谈,经常到村民家中走访,以便查清病因、找准症结、去除沉疴。

建好阵地,搭建平台。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只有加强组织建设,才能打牢底子。入村第一天,映入陈梅枝眼帘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修建的5间破旧村委办公室。由于年久失修,门窗不能正常开合,屋顶漏雨,墙壁斑驳。村“两委”开会研究工作只能围坐在门前树下。为了让广大党员尽快有个"",她动员席庄村有经济实力的村民捐赠,同时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筹资30多万元建起了360多平方米宽敞明亮的新村委办公室。记者看到新村委办公室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便民服务站,提升了整体服务功能,村部面貌焕然一新。村干部一改以往被动出击为主动作为,深入群众开展走访调查,理顺了民间的“疙疙瘩瘩”,使党支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重新树立了起来。

       完善措施,落实制度。到任后不久,陈梅枝发现在部分班子成员中存在着制度意识比较淡薄、自觉性不高的问题。她清醒地认识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须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于是,她与村“两委”一起研究制定了村党支部学习制度、村委会会议制度、村干部值班制度等,强调用制度管人管事。对于定下的制度,陈梅枝带头遵守。

党组织活动开展起来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开展工作有底气,干事创业更硬气,群众从心里拥护。66岁的老党员梁彦忠看到村里发生的变化,激动满怀。他在一块红匾上用毛笔工整地写着“我为党支部点赞”,送到村党支部办公室。他说,这是广大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工作的充分肯定。

 

进村入户   致力脱贫攻坚

“这两年村里真是大变样,不仅铺好了水泥路,新建了村党委办公室和活动场所,还引进了花生种植等产业。”近日,村民宋文琦细数着村里的幸福事。近年来,该村村民人均收入大幅增加,呈现出一幅和谐、幸福的美好画卷。这些幸福的背后,倾注了陈梅枝的大量心血。她和群众一起找准脱贫致富路子,带领群众用勤劳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陈梅枝手中有一个本、心中有一笔账,看到的、想到的,都要认真地记录下来,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席庄村有贫困户1735人。如何让这些家庭摆脱贫困,是她考虑最多的事情。陈梅枝对他们的家庭现状、致贫原因等情况熟记于心,为每个贫困户制订了具体的帮扶计划和措施。她常常是一身泥、一身汗地奔波在田间地头、项目现场,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席庄村全体村民的认可和尊重。贫困户冯志发瘫痪在床,他家经济困难。陈梅枝多次上门与他的家人促膝长谈,找准致贫原因,想方设法帮助他们寻求致富门路。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席庄村是一个种植结构比较单一的农业村,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作物。她了解到,种植优质花生效益可观, 2016年初动员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委会主任肖金根成立了一个农业种植合作社,带头种植优质花生60亩,当年每亩增收700元。群众看到了效益,纷纷要求加入。2017年,有6户贫困户种植了花生,全村种植花生面积达到800亩,将为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记者在花生田里看到,花生苗郁郁葱葱,田垄里套种的油葵正值花期,一朵朵金黄色的花盘向着太阳努力生长。“再有半月这些油葵就可以收获了。油葵是生产葵花子油的原料。我们村利用田间地垄套种或者利用村中空地种植油葵,为村民增收创造一个途径。”陈梅枝说。

       转移劳动力就业。陈梅枝对贫困户的劳动力情况分析后,提供了三种务工方式:一是安排部分人员到肖金根的合作社中从事轻体力劳动,每天可收入40元;二是联系遂平县一些民办企业,为不能外出务工的人员提供来料加工机会;三是与市康茂工艺制品有限公司联合,利用村里的4间空置房屋开办环保手提袋加工厂,为9名贫困家庭妇女和40名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每人每月可收入1000多元。

       减轻弱势群体负担。到任后,陈梅枝积极为贫困家庭申请五保、低保、残疾补贴、教育资助,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她联系市中医院的专家到村中为村民义诊,并为100多名老人免费做心电图、测血糖。两年来,她先后为村里的残疾人争取轮椅17辆,为困难家庭发放衣服、鞋子等物品200多件。

 

情系群众   实施惠民工程

       在席庄村,陈梅枝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站在群众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当群众的知心人、暖心人、贴心人。

       配合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她积极带领村干部对村内井、电、桥等基础设施全面加强管护,多方争取资金,加大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投入。为解决肖步口、朱庄、魏楼3个自然村因地势高没有灌溉井的问题,她多次联系市、县水利部门,争取资金40多万元,整修了废弃的坑塘,解决了300亩耕地的灌溉问题。她组织村民对两眼深150多米的旧井进行清理,使其重新发挥灌溉作用。记者看到一座长240、宽100的池塘内蓄满了水。旁边的庄稼地里玉米、花生、芝麻长势喜人。“我们把池塘承包给个人养鱼,将来可以在池塘边建农家乐。”谈起今后的设想,陈梅枝信心满满。

       2016年初,陈梅枝争取资金30万元对村中道路进行翻修,改变了村民的出行条件。道路翻修后,她又利用专项经费18万元,在重点路段安装了70盏太阳能路灯。她与市、县农办沟通协调,争取资金20万元整治村容村貌,增建卫生设施。村里的路修好了,路灯亮堂了,路面也干净了。2016年底,她又争取资金15万元,在村中建起高标准的综治中心。如今,席庄村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形象,变成环境优美、出行方便、昼夜平安的先进村。

       20165月,陈梅枝多方联系,筹集资金13万元在席庄村建起一个文化大院。文化大院竣工后,她先后组织了“庆七一文艺会演”、广场舞比赛、戏曲演出等活动,村民踊跃参与。她还争取健身器材、乒乓球台等体育用品18套,为村民健身提供方便。在她的推动下,席庄村连续两年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家庭”评比表彰活动,既弘扬了传统美德,也加强了村民的团结。

       以前,由于村小学教学设施差,一些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了其他村的小学就读。陈梅枝向市、县教育部门申请为村小学配备电脑6台、多媒体设备3套和钢琴1架,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学生每人免费定制校服1套、每人免费发放书包1个。20169月,她组织驻马店实验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到村小学开展帮扶结对活动,为村小学的学生们捐赠价值3000元的学习用品。2017年初,她争取资金44.5万元改善了村小学基础设施。目前,已有多名学生返回本村小学就读。

       扶贫济困,关爱弱势群体。贫困户、五保老人、残疾人一直是陈梅枝关注的重点。为了方便这些人生活,她向市民政局申请幸福院建设资金50万元,准备开工建设席庄村“幸福院”。当一些五保老人听说今后可以住进幸福院且有专人照料时,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在陈梅枝的辛勤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一件件惠民的设想,在陈梅枝的推动下成为现实。席庄村村民由衷地说:“陈书记不仅是个好人,而且工作上有能力、有办法,我们看到了席庄村的新希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