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文/图
在正阳县汝南埠镇腾庄村,任周氏老人虽然已经105岁,但思路清晰,爱说爱笑。面对记者的采访,老人笑着说:“现在多享福,我还没活够。”老人满头白发,身形清瘦,精气神很足,很乐观。她不喜欢吃大鱼大肉,是个慢性子,爱帮人,子女都非常孝顺。
任振兰在给母亲梳头。
慢性子让人没脾气
6月的一天,记者来到任周氏老人家。由于路途遥远,该村离驻马店市区100多公里,又加上记者对路线不熟,刚下过雨,村里的泥路难行,到任周氏老人家已是中午12时许,老人还没吃午饭,她的小女儿任振兰热情相迎。
见到记者采访,老人很高兴,虽然她的眼睛看东西有些模糊,但耳朵非常好使,所以,记者与老人交谈很轻松。
当记者问起老人的名字时,任振兰说,从她记事起村里人喊母亲就是任周氏,不知道母亲叫什么名字,几个年长的村民也说不知道老人叫什么名字。任振兰拿出母亲的身份证,身份证上显示老人的名字是任周氏,出生于1912年3月5日。
“我叫周小采,这么多年了,都没人叫我的名字,我自己都快忘了。”听到大家在议论她的名字,老人慢声细语地说。
记者怕采访耽误老人吃午饭,任振兰说,没问题,老人是个慢性子,无论吃饭多晚,她都不会着急。老人年轻时,地里收麦子,只有她家的麦子收到最后,因为,母亲干活慢,慢得让人没脾气。一次,场里摊了一场麦秧子,天又要下雨,家家户户急得不行,村民都忙着收麦子,她还不紧不慢地在家做饭,让人真的没脾气。
任振兰说,母亲干活慢、吃饭慢、穿衣慢,家里人也由着老人的性子来,任她很慢也没人催促她,所以,她小时候,往往不知道母亲晚上什么时候收拾停当才上床睡觉的。
任振兰说,包产到户后,她和母亲一起到地里拔草,她把一块地里的草拔得差不多了,看看母亲在地头才拔了一小片。每次,任振兰拔完草到地头看母亲,就见母亲还在那里慢慢拔。太阳照在头上炙热难耐,可她丝毫不着急。
一生贫苦但很知足
老人一辈子都非常贫苦,到现在也没住上新房,几间土坯房在村里非常显眼,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电器。回想起往事,老人依然历历在目。尽管生活如此,但老人依然很知足,每天生活得非常充实。
“现在的日子过得太好了,年轻时成天带着孩子去要饭。”任周氏说,她一生育有7个孩子,但由于家里穷,3个孩子夭折了。每年的春天和冬天,她都会带着孩子们到信阳的息县、罗山、光山一带要饭。要饭时她也遇到很多好人,她感谢不尽,至今还记得人家的好。
老人说,一次,她在息县要饭时,有一户人家正好包饺子,就把她和孩子们喊到屋里,和家人一起吃饺子。娘几个饱饱地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饺子,至今难忘。
“我们在光山要饭时,就住在人家家里一个多月,白天去要饭,晚上有住的地方就不挨冻了。”任周氏说,想起那家人,她感谢一辈子。那家人会织布,还织布给孩子们做衣服穿。
“我要饭遇上很多好人,我这辈子很知足。”任周氏说,人一定要做好事、善事,才有贵人帮忙。
“母亲一生与人为善,虽然我们家里不富裕,但母亲还是很喜欢帮人。”任振兰说,母亲就是在外要饭期间,见到可怜的人,也会把好一点的饭菜送给可怜的人吃。
任振兰说,母亲80岁时,一次生病住院,同室的病友家庭困难,母亲就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了病友,还把儿女们给她买的补养品送给病友吃。出院时,她把身上剩下的几十元钱也送给了病友。
由于任周氏的大侄子家境贫穷,一生未成家。任周氏80多岁时,大侄子病重,任周氏就搬到大侄子家住,为他洗衣做饭,陪他聊天。直到半年后大侄子去世,老人才搬回家。
小女儿非常孝顺
任振兰说,母亲身体一直很好,就这几年才不干活,但除了夜晚上厕所她不放心才看着母亲外,生活基本自理。
任振兰介绍,老人平时生活很规律,早起是她一生的习惯,从不赖床。 “我母亲90多岁的时候还常常散步,自己洗衣服,生活都能自理。就是这几年,不大爱活动了。”任振兰说,
两个月前,母亲摔了一跤,胳膊摔骨折了,不能动弹。到医院看过后,给她贴了膏药。让人惊喜的是,很快她的胳膊就好了。
“我觉得真是个奇迹,现在母亲可以把手臂上的绷带去掉了,慢慢地可以伸直了。”任振兰说,母亲也为之高兴。
“我要好好地活。”老人高兴地说,胳膊摔着就恢复得这么好,看来她再活几年丝毫没有问题。
“我能活这么大岁数,跟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和有孝顺的儿女有直接关系。”老人说,她的子女个个都很孝顺,长年在老人身边照顾的,是她小女儿任振兰。
为了老人能更加舒适、健康、安全地生活,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55岁的任振兰担负起照顾母亲的任务。由于二姐去世,大姐也已80多岁,任振兰就与老人一同居住。
谈起尽孝,任振兰谦虚地说:“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母亲一生受尽苦难,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老人开开心心、舒舒服服地安度晚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们十分珍惜和老人在一起的日子。”为了能把老人照顾得更好,虽然她的两个儿子也成家有了孩子,但是,她知道母亲离不开自己,就和母亲住在一起,顾不上照顾孙子。
每天给母亲洗脚是她的“必修课”。无论多忙多晚,她都会为母亲洗脚,还常常让母亲多泡一会儿。帮母亲搓搓脚心,按摩脚和腿,20多年为母亲洗脚已成习惯,同时,她还每天陪母亲散步。
夏天她每天要为母亲洗几次澡,即使在冬天也要给母亲一星期洗一次澡,同时,为母亲洗头理发。
由于老人不喜欢吃大鱼大肉,喜欢素食,任振兰就为母亲做一些蒸菜、馒头、米粥、鸡蛋糕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在她的照顾下,老人的身体依然硬朗。
采访中,老人讲到高兴处会哈哈大笑。采访结束时,记者说:“走吧!我今天把你带走,到敬老院去住。”老人信以为真,欣然同意。
记者离开时,老人再三要求说:“你把我带走吧!我跟你去,让俺闺女好好歇歇。”
采访札记
以乐观心态对待生活
□李玉荣
虽然很多家庭都住上了楼房,买了汽车,而任周氏还住在土坯房里,但老人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她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即使是要饭,她认为也是快乐的。她遇到了很多好人,好心人让她和孩子们到屋里吃饺子,给她和孩子们炖鸡肉吃、做衣服,她为此感到无比快乐。
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剂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谁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快乐,快乐是一种良好的心态,快乐的心情能让人健康长寿。快乐的人能够安于平淡的生活,快乐的人能够与世无争,快乐的人能健康度过每一天。就像任周氏老人一样,快乐地守着亲人对自己的关怀,没有抱怨、没有指责,只有平和的心态。
任周氏老人没有被生活的困苦压倒,苦尽甘来。她不仅从这些苦日子中熬了出来,还练就了内心的豁达和乐观。她没有把内心禁锢起来,乐于与人交流,所以越活越开明,越活越快乐,或许,这就是她的长寿秘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