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永良 文/图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警醒世人不要铺张浪费。而中央“八项规定”也明确提出要“厉行勤俭节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有意无意间浪费了些什么?7月5日,记者走访多家不同档次的餐馆、大学生餐厅发现,餐馆里消费者适量点餐的多了,打包已成习惯,但高校食堂浪费现象依然严重。
浪费现象严重。
午餐过后,工作人员在清理剩饭菜。
剩菜打包。
无奈的浪费
记者采访了一些学生,有的称饭菜不合口,有的称面食太多吃不完,有的称天气太热没胃口。一名学生说,她也知道浪费可耻,但每份餐的份量太多,又没有小份,吃不完只好倒掉。
采访中一学生建议:“学校餐厅的饭应该分大小份,饭量大的要大份,饭量小的要小份。这样可以避免浪费。”
该餐厅工作人员潘师傅告诉记者,现在的大学生浪费现象还是挺严重的。这个一米多高的泔水桶,半个小时就能堆满,看着让人心痛。
点餐要适量
当天中午12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市文祥路与金麻雀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餐馆。市民高先生正为点菜犯难,服务员说:“你们3个人,要不就点3个菜吧,还可以再加一盆烩面……”高先生随即点了三菜一汤。
“现在,服务人员都会根据客人的用餐人数适量进行介绍,两人餐一般需要两至三个菜,3个人控制在三菜以内,如果点餐适量,浪费现象就会减少。”该餐馆老板说,“前几年,剩餐现象非常普遍,我们虽然看着可惜,但也只能倒在泔水桶里。现在都是客人主动提出打包。”
“自从‘光盘行动’开展以来,不说别的变化,光每天的泔水量就减少了40%左右。”市文祥路北段一酒店经理张先生说,现在,很多客人都会把剩下的菜打包带走。
在市解放大道中段一早餐店内,店家为杜绝食客浪费,在每个餐台上放有“拒绝餐桌浪费,缔造舌尖上的文明”的标牌,时刻提醒就餐者。该餐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实行餐前交纳押金,餐后专人检查,如浪费严重,客人需交纳一人自助餐费,并推出“大、小份餐”。
记者走访中发现,面对“舌尖浪费”,商家不断推陈出新,逐渐改变着中国式“剩宴”。一餐馆老板刘女士告诉记者,从去年到现在,浪费现象有所好转,一方面是宣传到位,一方面是市民素质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