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恒
最近,因工作需要,单位让我负责联系文印店印制一百个信封。当我看到信封上打印的文字时,不由得怀念起昔日的书信。
回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人们普遍写信、盼信、读信的年代。在许多年里,书信与我们的生活和精神紧密相连。写信,是与同学、友人、亲人最为普遍的联系方式,也是表达友情、亲情、爱情的最有效途径。写好的信随邮车而去,又在那一头有了落脚点。信在寄出后,寄信人想象着收信人的表情,自己也会发出同样的表情。
那时候信是那么重要,那么不可缺少。一个经常写信的人,如果长时间没有收到书信,他的日子就会暗淡、无聊,精神空虚。在那个物质普遍匮乏、生活平淡、娱乐活动单调的岁月里,书信是一种寄托、一种牵挂、一种向往。
记得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就开始写信了。那时,我们村唯一的高中生到部队里当了兵,他常给家里写信,而他父亲不识字,每次收到他的来信都让我代他写回信。当然,说是写回信,都是他父亲说一句,我写一句,而且写的都是家常事,语言平淡朴实。也许是受小时候写信的启蒙,我后来喜爱上了写作文,直至现在。
写信是一种乐趣,收信更是一种享受。通常寄一封信需要三四天时间,从信寄出开始,每天都在翘首盼望收到回信。每当收到回信,小心翼翼地撕开信封,先急急地浏览一遍,然后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着每一个字,就像是在细细端详着一个人。
虽然在外上学期间也写了不少信,但那都是家信。参加工作后,同窗几年的同学时常有信寄来。这种信,或寄情叙事,或大谈理想,或天南地北地聊。信的内容也很天真、纯朴,将自己的快乐、忧愁、彷徨一一倾注于笔端,变成美妙的文字,传送于同学、笔友、亲友之间。闲暇无聊之时,翻出来再读几遍,那跃然纸上熟悉的字体,那早已熟知的琐事,顿时,别样的感受涌上心头……
读信如晤,当久未谋面的旧友忽然一信而至,读着读着,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便浮现在眼前。
时光流转,白驹过隙。现在生活变了,电话、手机、电脑的普及,手机短信、微信的泛滥,已没有多少人写信了,也没有多少人会收到书信了。那个写信的时代过去了,书信实实在在离我们远去了,甚至不留下一缕清风。人的浮躁、实用和麻木,已没有了什么相思、等待、企盼,也没有了闲情逸致和坚守的精神家园。
现在,我们收到的都是公文格式的印刷书信。友人、家人、同事甚至连爱人间的联系,只要一个电话、一个QQ留言、一条微信、一封E-mail电子邮件,寥寥数语就能把要说的话说完了,要解决的问题谈妥了。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和熟悉的话语,似乎也就更懒得动笔了。于是,再没人去写信。这昔日作为情感依托、记录历史变更的书信,如今也渐行渐远了……写信的时代也许一去不复返了,但这些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泛黄的信件,将那些遥远的过去一一锁定,也伴随我追忆着往事……
见字如面!如果哪一天能突然接到一位朋友的亲笔写的书信,那将会是一种何等幸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