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波
我的母亲出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如今,我的母亲已到了耄耋之年,回想她长期以来对我们几个子女的谆谆教诲,至今历历在目。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百姓的日子普遍比较贫苦。我们家当时四世同堂,住在外祖母家。当时的生活比较拮据,但是,母亲总是想方设法接济左邻右舍。凡是有求于我家的,她都竭尽所能帮助人家。有邻居到我家借什么东西,她都尽量借给人家。母亲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堂堂正正,要发扬乐于助人的优良品德,多做善事好事,多积德行善,这些在我们幼小的心灵深处都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记得有一天,一个收废品的在我家门前徘徊,母亲看到这个人头上流着血,就毫不犹豫地招呼他到家里,让他坐下,又忙着给他倒茶,还从屋里找来药胶布给他细心包扎好伤口。这些看似不大的事,现在想来,确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我们一生的成长影响深远。
母亲早年工作在生产一线,以后在多个一线岗位上工作,她都能做到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深受领导和同志的拥护和爱戴。她在工作上多次承担了急难险重的任务,却从没有给组织上讲过价钱,都是克服困难,毅然决然地完成组织上交给的工作任务。她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工作者,上世纪六十年代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母亲一生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做儿女的,就是要把这些优良的传统和作风传承下去,发扬光大,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教育和影响我们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