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喜欢写作 妻子爱好剪纸
夫妻用巧手共筑幸福家庭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文/图
丈夫从小就喜欢写作,退休后,研究姓氏文化、续写族谱、列家庭幸福清单、撰写保健养生文化书籍等;妻子自幼受民间艺术熏陶,退休后专心从事剪纸艺术。他们被邻里称为“文化夫妻”。多年来,他们经常将作品赠送给邻里,还连续6年举办家庭春晚,鼓励孩子积极向上。6月21日上午,记者走进正阳县电业局家属院,见到袁子亮和李桂荣夫妇,感受这个被文化艺术浸润的家庭氛围。
李桂荣和孩子们一起展示剪纸作品。
袁子亮和妻子在研讨家谱。
丈夫退休后仍笔耕不辍
袁子亮今年75岁,身体非常硬朗 ,精神矍铄,思维敏捷。他手里拿着前一天晚上加班到深夜整理的采访提纲,坐在桌子旁,桌子上堆满他的剪报本、荣誉证书、袁氏族谱以及各大报纸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及他编写的《保健养生宝典》等。
为迎接记者的采访,做了充分的准备,不禁让记者对他肃然起敬,记者暗想:采访时一定要认真,一定要谦虚。
“我自幼就喜欢读书。我认为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能让人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袁子亮说,他喜欢读书,更喜欢写作。
具有大专文化的袁子亮,虽没专修过新闻写作,但在工作的30多年里,先后在《中国财政》《中国电力报》《河南日报》《驻马店日报》等报刊发表过新闻作品和研究论文200多篇,其中有两篇还获得过省论文类一等奖。
2001年,袁子亮退休在家,但他仍勤奋学习,笔耕不辍,被河南袁氏推选为由袁隆平教授为会长的中华袁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委,在完成本宗支家谱编修的前提下,参与全国袁氏通谱的编撰工作。
袁子亮在《中华袁氏》和《袁氏文化》专刊上发表过多篇文章。特别是他写的《论“正阳袁氏”由来及其名人和影响》一文,除用于姓氏文化学术交流外,还分别入选《天中文化与发展》《中华袁氏》《天中姓氏文化研究优秀论文集》以及《正阳年鉴》。他还被县政协聘为县政协文史资料特邀研究员,参与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县文化建设促进会专刊的编审等。
多年来,袁子亮还自费订阅多种报刊,广泛收集全国及世界级的医学权威发布的保健、养生知识和中药、食疗、运动等健康名方,剪辑、抄写、分类、编排、打印、校对,花费了大量精力,历时5年,终于编撰出了正阳县第一部《保健养生宝典》,自费出版3000册。他把这部用自己的心血编写的实用性保健养生类“百科全书”送给偏远地方的教师、退休老干部,深受大家的喜爱。
妻子爱剪纸 成“非遗”传承人
记者在采访袁子亮时,他的妻子李桂荣忙个不停。李桂荣今年76岁,是一位精力充沛、身体健康的老人。她正在教孩子们怎样把小动物剪得活灵活现。
“我妈对剪纸情有独钟,这么大年龄了一坐就是10来个小时,剪纸剪到夜晚甚至第二天凌晨。”李桂荣的大女儿袁方说,她母亲现在是驻马店市剪纸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市美协会员,曾从事教育工作20余载,1993年从正阳县电业局退休。
“我自幼喜欢剪纸。小时候只要我娘一剪纸,我就站在旁边看,耳濡目染就学会了,退休后更是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李桂荣一边展示着自己的剪纸作品一边说,她自幼深受母亲的熏陶,对剪纸艺术极感兴趣。退休后,她收集、购买书籍及资料,重新学习美术知识,对作品进行认真构思提炼,将中国的绘画艺术融入到剪纸创作中。为丰富自己的剪纸知识,李桂荣利用去洛阳、三门峡走亲访友之机,拜访当地的剪纸名家。她还到三亚学习剪纸课,汲取众多民间艺人剪纸艺术的精华,感受不同地域的剪纸艺术的魅力。
“现在年龄大了,有时候剪纸时手会抖。”李桂荣说,为了剪纸艺术,她开始用刀子在纸上刻,这样刻出的图案更清晰明朗。
退休20多年来,李桂荣创作了2000多幅造型精致、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她的作品一改过去单一的鞋花、肚兜花样及传统的窗花、喜字等,而是拓展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庆祖国华诞、“三农”工作、廉政漫画、和谐社会等多方面题材。
从数米见方的庆国庆到方寸大的花、鸟、鱼、虫,李桂荣的剪纸作品形神兼备、雄浑大气。
李桂荣平时剪一幅大点儿的或复杂点儿的作品要耗费三五天甚至半个月的时间,有时反复揣摩,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几乎达到入迷的程度。《和谐电力》《反腐漫画》《老虎苍蝇一起打》等作品多次在省、市剪纸作品评选中获奖。
李桂荣的剪纸作为正阳的“非遗” 传统文化曾参加了市委宣传部、市文新局举办的“天中遗风”非遗”展示。她的剪纸艺术曾在河南卫视《新闻联播》中播出。
为把这一民间艺术发扬光大,李桂荣不但把剪纸艺术传授给自己的子女,还传授给亲戚邻居,不少美术专业的大学生利用实习或假期,慕名登门求教,她不但免费培训,还免费吃住,现已带出40多名徒弟。
连续6年举办家庭春晚
“今年的家庭春晚时间已敲定,由往年除夕和正月十五,改为大年初二,因为大年初二人最全。”采访中,袁子亮夫妇拿出一份关于2018年家庭春晚有关事宜的补充通知发给孩子们。记者看到,通知上要求节目内容以传承家风、弘扬正能量为宗旨,形式不限;由原来的每家表演一个节目改为每家表演两个节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袁子亮家每到过春节时,总要举办一场家庭春晚。一家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已经连续办6年了。
“我们一家人都热爱文艺,大女儿袁方插花艺术较好,小女儿袁婧从小学舞蹈、外甥女刘雪莹学播音主持,我吹拉弹唱都会。”袁子亮告诉记者,袁婧还是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驻马店曲艺家协会理事、驻马店市舞蹈家协会理事、正阳县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家家有拿手节目,一场表演下来,大家都觉得很有春晚味,而且一年比一年办得好。
“一家人在一起唱歌跳舞,比单纯吃饭、喝酒、打牌好。”袁子亮说, “有些父亲可能觉得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节目搞笑逗乐,有失威严。我不这样认为。”袁子亮笑着说,他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跳舞、唱歌,忘记年龄,一起乐个够。
袁子亮说,他和爱人还记有“家庭幸福清单”。记者看“家庭幸福清单”上的内容有:
“工商局本年度公务员考核,袁昕第四次被评为优秀,这是连续保存3年优秀获重奖后,新一轮开始。”
“给袁宝点个赞,虽然只有1岁零3个月,但见人面带微笑,给点甜头就双手合十说谢谢,临走还会摆手说再见。”
“2014年4月,袁婧被共青团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
“刘雪莹2016年在信阳市委宣传部开展的‘全民阅读月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
“我们家比赛做好事。”袁子亮说,正阳一个叫余秋文的学生因家庭困难,高中时辍学,袁婧得知后开始对其救助,从高中到大学,直到研究生毕业,现在余秋文已在高校任教。袁方资助该县雷寨乡一个残疾人已经6年。
如今,袁子亮一家家庭和睦、乐善好施、扶危济困、至诚至孝。
“我们今年规定,家庭成员每人每年要读10本好书,还要进行考试。”采访结束时,袁子亮满怀信心地说,他们将用文化来教育人、感染人,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