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信息领红包?输入信息领红包?
不要被“假红包”骗了
□周刊记者 苏弼坤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消费之后领红包、关注之后领红包的事越来越常见,而微信群里亲朋好友聊天之余发发红包也能让人心情愉悦。但近来有人打开了微信“假红包”,这些红包打开之前要么需要手机用户输入个人信息,要么需要将信息分享到其他群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假红包”装得很像真的
随着微信的使用,红包在原来祝福的属性上又多了社交的功能,朋友有好事了发个红包,聊天之余发个红包,就连很多运动、健康等软件也在以不同的形式给用户发红包,现在“发红包”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沟通方式。
微信红包的收发,也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创造了机会,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红包”,放入带有木马病毒的链接,利用大众对微信信息的信任,盗取用户微信钱包内的钱财或其他信息。
例如,有些“假红包”和普通红包没什么明显的区别,但打开之后,要市民输入个人电话或支付宝账号等,才能领所谓的“红包”。
还有一些“假红包”和真红包一样,也能“点开”,但点开之后显示的是提现信息,很明显是先要获取人们的个人信息。
“假红包”泄露个人信息,肯定存在巨大风险,毕竟大多数市民在手机里关联了很多银行卡以及支付宝等。另外,信息泄露还会为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不贪图来路不明的“红包”
怎样辨别微信红包的真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其实,真红包大家都认识——点击拆包就直接进入个人零钱中。那些和真红包有区别的,比如需要达到一定数额才能提现的,就要多留心了。
一般情况下,“假红包”通过木马链接或其他方式骗取人们的资金或个人信息。大多数“分享链接抢红包”,666元、888元、999元这样的高额红包,拆红包需输密码等有可能是骗取个人资金和信息的“假红包”。
所以,要辨别“假红包”还是比较容易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拆包之后是否直接收到现金,如果拆开后不是跳转到微信红包的金额显示界面,而是其他界面,用户就要提高警惕了,这类红包往往就是“假红包”。但是,一些企业在通过微信搞促销活动的时候,也可能采用“提现红包”的方法。所以,要想避免被骗,保护好个人财产和隐私的安全,不贪图来路不明的“红包”是不会错的。
如果市民不慎输入了支付密码后才发现是“假红包”,最好第一时间修改银行卡、支付宝、微信、QQ等的密码,让损失降到最低,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