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6月17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高端芯片领域的“缺芯之痛”逐步得到破解

发布时间:2017-06-17 07:28:08  

 澎湃崛起的强“芯”路

——我国高端芯片领域的“缺芯之痛”逐步得到破解

指甲盖大小面积上制造出超10亿个晶体管、每根导线相当于人体头发丝的数千分之一……作为影响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成电路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高端装备和材料从无到有,制造工艺与封装集成由弱到强,技术创新协同机制羽翼渐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打造集成电路制造创新体系的阶段性目标已实现,正着力破解我国在高端芯片领域的“缺芯之痛”。

长期以来,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一直受到西方在先进制造装备、材料和工艺引进等方面的种种限制,高端芯片主要依赖进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从2006年开始超过石油成为我国最大宗进口产品,2013年至今每年进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所长、专项技术总师叶甜春说,集成电路(芯片)的制造难度是原子级的。以28纳米技术为例,集成度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面积上制造出10亿个以上的晶体管,其中每根导线相当于人体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

“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专项技术总师魏少军说:“我们在核心电子器件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技术水平全面提升,与国外差距由专项启动前的15年以上缩短到5年,一批重大产品使我国核心电子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    (据新华社)

下,调控持续加码。(记者 梁倩)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