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省富川县,土地流转是人们热议的话题。
位于广西东北部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的富川县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发展瓶颈明显。
“土地流转到哪里,脱贫致富就延伸到哪里。这是我们在扶贫实践中一个非常深刻的体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新华乡乡长覃梅说。
富川县新华乡盘坝村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所在的丛塘垌四面环山,这块土地之前由于排水不畅,每年都要被淹几次,因而长期闲置。
2016年,新华乡决定利用丛塘垌的气候和水质优势发展食用菌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经过努力,当地成功流转317家农户的土地3000多亩。提供土地的农户可按照每亩600元的标准获得租金。
有了土地,新华乡成立了合作社,把流转出来的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由合作社出面与相关公司洽谈合作,而农户可以利用获得的土地租金、申请到的小额信贷款或其他资金入股合作社,作为股东参与合作社收入的分红。此外,农户还可以通过在示范基地务工获得工资收入。2016年,示范基地种植食用菌72亩,收获干木耳13.41万斤,据初步估算,村民可获得股金分红72万元、务工收入60万元,每户平均可增收1万元以上,实现了“土地租金+合作社股金分红+务工薪金”三金叠加的收入倍增。
“碎片化的小农经营难以形成规模,在不改变土地权属性和农用地用途的前提下,按照国家政策开展土地流转,从而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提质增效。这是农业发展的一大趋势,同时也为扶贫工作提供了一个稳定的产业支撑。”拥有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葛坡镇镇长孙信良这样看待土地流转。
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底,富川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46万亩,分别占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24.5%和耕地面积的73%。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