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德、法四国影星倾情演绎
二战题材大剧《远东来信》开拍
□晚报记者 张广智
开机仪式现场。
张新科(左一)在拍摄现场。
本报讯 6月10日上午,根据我市上蔡县人、著名作家张新科长篇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连续剧《远东来信》在常州西太湖影视基地隆重举行开机仪式。该剧由北京世纪凤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中国、以色列、德国和法国四国影星联袂出演,制作阵容强大。
曾在《平民大总统》《走向共和》《辛亥革命》等历史大剧中多次饰演大总统孙中山的国家一级演员、飞天奖获得者马少骅,台湾著名影星邱心志,电影百合奖获得者陈创,著名演员雷娟,以色列童星Benjamin Schwabe和Daniel Schwabe,以色列演员Guy Schwabe和Naor Zilberman,法国女星Emilie Ohana等倾情出演。
开机仪式现场,上海虹口区外办副主任杨文胜,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陈俭,中以常州创新园副主任乔璐,《远东来信》原著作者、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张新科等中外嘉宾200余人出席。
据了解,该剧具有宏大的国际视野,是首部描写抗战期间三万名犹太难民逃亡中国,身处日寇蹂躏的中国人冒死拯救他们这一真实历史的电视连续剧。原著小说《远东来信》是作家张新科历经18年访遍欧洲多国、广泛搜集历史资料、呕心创作的40万字长篇巨著,2014年获评“紫金山文学奖”长篇小说第一名,并获得2013年度《海外文摘》长篇小说奖。小说因题材新颖、构思巧妙,被誉为“犹太孤儿的抗战漂流记”。2013年11月,《天中晚报》曾连载张新科《远东来信》这部长篇小说。
经由小说改编而成的40集电视连续剧,在跌宕起伏、悬疑不断、引人入胜的情节展现中,呈现出中华民族的大爱、大仁和大义,剧情感人至深。本剧以一位留德中国学生解读和追踪二战期间从上海寄往德国的八封信件为线索,讲述了犹太男孩雷奥和母亲为躲避纳粹屠杀而漂泊中国的感人肺腑的故事。
1938年,犹太儿童雷奥和妈妈为躲避纳粹屠杀来到上海,投奔河南人王家甫一家,后辗转至河南上蔡别津村避难。在共产党游击队及抗日志士的庇护下,在众多村民的舍命相助下,雷奥顽强而幸运地躲过了劫难。若干年后,年迈的雷奥再次来到中国,寻找日思夜想的亲人……
本剧作为国内首部展现二战期间中华民族大爱丰碑的鸿篇巨制,激活了尘封已久的中国人民救助犹太难民的真实史实,完美阐释了二战期间中国人民博爱、奉献、坚忍、达观的精神。洗尽历史尘埃,呈现人性真情,树中华民族国际主义形象,展吾国吾民大仁大义情怀,电视连续剧《远东来信》填补了我国电视剧制作在这一题材上的空白,为中、以建交25周年献上一份大礼。
《远东来信》原著作者、徐州工程学院院长张新科,1966年9月出生于河南上蔡,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作为大学校长,他工作之余先后在《十月》《钟山》《小说月报》《莽原》《散文选刊》等发表小说、散文55万字。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远东来信》,中篇小说《天长夜短》《偃旗息鼓》,短篇小说《信人》《大喷》以及散文《面道》《说书先生》等,并多次获奖。《人民日报》、《名作欣赏》、《当代小说》、中国作家网等文学评论报刊及网站对其作品多次刊发推荐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