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造出”700个西湖
这项大国工程堪称世界第一
据报道,截至6月9日,南水北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这些水量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700个西湖。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北京市全年总用水量38.8亿立方米,这意味着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量已经接近北京市全年总用水量的3倍。这项大国工程堪称世界第一。
记者了解到,100亿立方米的数据仅仅是东线一期工程2013年实现通水、中线一期工程2014年实现通水以来的数据,未来工程最终完成的年调水规模将达到448亿立方米,相当于一条黄河的水量,将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链接
南水北调的效益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以来,受水区覆盖北京、天津2个直辖市,及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省的33个地级市,超过1亿人受益。
经济效益方面,经测算,东中线通水后,每年将增加工农业产值近千亿元。
据报道,由于对南水北调工程投入了大量资金,据东、中线总体可研阶段估算,仅此项每年就可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0.2~0.3个百分点。另外,由于调水工程的实施,每年可增加50万~60万人就业。
社会效益方面,南水成为不少北方城市的“主力”水源。全面通水以来,中线工程累计调水79.3亿立方米,在北京,南水占到自来水日供水量的73%;在天津,主城区居民喝上南水,相当于新增一条供水“生命线”;在河南,11个市37个县用上南水,1800万人受益;在河北,用水范围覆盖7个地级市、96个水厂。东线工程让长江水惠及93个区县,调入山东水量累计19.9亿立方米,大大缓解了胶东半岛和鲁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生态效益方面,不合理用水结构在变。南水来了,多用地表水、压采地下水、回补生态水,受水区优化配置水资源,通过水源置换,累计压采地下水8亿多立方米。北京“喝存补”并举,河湖水质明显改善,2016年北京市地下水位首次出现回升;天津用南水置换出生态用水,变应急补水为常态补水,海河水生态有了保障;山东向东平湖、南四湖生态调水2亿立方米,干涸的湖泊重现生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