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6月05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访云南独龙江“国门小学”

发布时间:2017-06-05 09:12:53  

 3位老师   17个孩子

——探访云南独龙江“国门小学”

“来这里报到那天,是我22岁的生日。我当时想,好残酷啊!”徐晓瞳笑着回忆道。一旁的开艳玲接过了话茬:“我当时是哭了,这里最偏远,分到这里,运气也太差了。”

马库小学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马库村。这里距离中缅边境线不到2公里,当地人都叫这所小学为“国门小学”。20169月,刚大学毕业的徐晓瞳和开艳玲被分配到这所学校,成了除校长外的两位老师。

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聚集地,这里深处峡谷,交通不便。而马库村又是距离乡政府最远的村子,刚开始工作,两位老师着实适应了一段时间。

“我现在已经习惯没电的日子了,有时突然来电我还不习惯呢。”来自怒江福贡县的开艳玲是个傈僳族女孩,活泼健谈,“因为这里经常会有泥石流,然后就停电,有时候持续时间特别长,比如这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就好久没有电。”

“从33日到322日都没电。”来自大理的白族小伙儿徐晓瞳抢着说,“即便来电的话,也是分时段的,下午1时来4时停,晚上12时来次日早上7时停。”

晚上一停电,老师就只能带着学生做游戏,没法上晚自习。“这是最麻烦的,因为各个学校的成绩是要排名的,这所学校又很特殊,所以压力挺大的。”两位老师异口同声地说。

“教学中,要把很简单的词,再转化成更简单的概念去教。”徐晓瞳念起了自己的教学经,“比如‘危险’,什么是‘危险’呢?你看到一条蛇,这个状态,就是‘危险’,就这样教他们。”

“你看整个村子,最好的建筑就是我们的学校。”马库小学校长张学芬骄傲地说。尽管已经是校长,但其实张学芬今年只有25岁。和两位老师不同,她并不是专职老师,而是当地聘用的“志愿者”。

“我们学校是20159月建成的,当时我就来了,老师换了几批,我一直在,所以就成校长了。”张学芬笑着说,“就算没有正式编制,我也愿意在这里干,因为和孩子们已经有感情了,中途离开感觉不负责。”

开艳玲的想法和校长一样:“我至少要把这批孩子带出去,所以几年之内还要留在马库。”

“我其实想回老家那边,但是先要在这里干几年,我已经做好准备了。”徐晓瞳边说边点了点头。

吃过中午饭,校长邀请记者为全校师生拍摄一张“全家福”,他们选择了学校门口的一幅壁画做背景,因为“这里最漂亮了”。壁画上,17个孩子手拉着手,脸上绽放着甜蜜的笑容。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