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6月02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宋诗收麦

发布时间:2017-06-02 08:45:07  

□王东峰

初夏暖风吹麦黄!在宋诗中穿行,重温农耕时代麦收季节的艰辛劳作和丰收喜悦。

“麦头熟颗已如珠,小阨惟忧积雨余。丐我一晴天易耳,十分终惠莫乘除。”麦收季节,最怕阴雨天。范成大在这首《刈麦》诗中,祈祷天晴不雨,帮助农民颗粒归仓。不过,天有不测风云,有时候,偏偏在麦收季节阴雨连绵。方岳的《麦叹》就写道:“田家望麦在须臾,何啻中流济一壶。黑雨漫天殊未已,黄云委地不堪扶。”此诗就描述了农人即将收割麦子时,天降大雨,持续不歇,麦子全部倒伏,遭灾歉收已成定局。

戴复古的《刈麦行》云:“腰镰上垄刈黄云,东家西家麦满门。前村寡妇拾滞穟,饘粥有余炊饼饵。”农夫腰中别着镰刀到田地割麦;家家户户,麦子堆垛在庭院中、大门前;女人在收割后的麦田里拾麦穗。此情此景,生动地描绘出农村麦收季节的繁忙景象。

“小麦深如人,澶漫不见地。一苞十余茎,一茎五六穗。实粒大且坚,较岁增三倍。芟穫载满车,累累犊衔尾。大挈置之场,巃嵷丘陵起。妇姑趁天色,扑抶喧邻里。贫者捃其余,翁妪携稚子。农家兹有获,卒岁可无馁。”小麦丰产,农人欢喜;收割后的小麦,一车接一车运送到麦场上,高高的麦垛像丘陵一样;天刚蒙蒙亮,家中主妇就起床了,准备早餐,收拾农具;贫穷的老人带着孩子,捡拾地上遗落的麦穗。这是郑獬的《收麦》诗描绘的麦收场景。

麦子收割后,接下来的工序就是打麦了。且看张舜民的《打麦》诗:“打麦打麦,彭彭魄魄,声在山南应山北。四月太阳出东北,才离海峤麦尚青,转到天心麦已熟。鶡旦催人夜不眠,竹鸡叫雨云如墨。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上陇先捋青,下陇已成束。田家以苦乃为乐,敢惮头枯面焦黑。”此诗开头就直承题意,写出了紧张艰苦的工作情景。接着撇开打麦,用夸张手法描写麦子成熟之速,突出麦收的刻不容缓,渲染了农民抢收的紧迫性。

麦子打下来后,要入仓,要缴租。张耒的《仓前村民输麦行》:“场头雨乾场地白,老稚相呼打新麦。半归仓廪半输官,免教县吏相催迫。羊头车子毛巾囊,浅泥易涉登前冈。仓头买券槐阴凉,清严官吏两平量。出仓掉臂呼同伴,旗亭酒美单衣换。半醉扶车归路凉,月出到家妻具饭。一年从此皆闲日,风雨闭门公事毕。射狐罝兔岁蹉跎,百壶社酒相经过。”此诗开头两句写农家打麦情景,“老稚相呼”四个字将农家打麦时的情景及喜悦之情写得活灵活现;三四句言新麦的去向;“羊头车子”四句写向官府交粮;“出仓”句至结尾铺陈描写农民交粮后如释重负的愉悦。整首诗抓住最有代表性的细节,逼真地写出了农家的勤劳、丰收的喜悦、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有恬淡有温馨,也有热闹和欢快。

又是一年麦收季!现在的农村,麦收已全部实现机械化。而记忆中的童年麦收,就像这些宋诗中描绘的场景一样历历在目:磨镰、割麦、束麦、运送、堆垛、打麦、扬场。这一过程虽然无比辛劳,却是我心目中最热闹最红火的劳作方式,让我思乡,让我怀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