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东部战区空军地导部队
导弹营长连志成创新战术战法 股骨头损伤仍带队出征
“就算后半辈子坐轮椅 也要打赢这一仗”
“训练不是为了应付考核,是为了提高部队打仗的本领。要按照实战化的标准去努力,在战场上,每快一秒,就多一分取胜的希望。”在东部战区空军某地导部队,导弹营长连志成告诉记者。
2015年,连志成在演习中设置“电子陷阱”,成功诱导“敌机”误判阵地。2016年,连志成在一次空地对抗战中利用脚手架伪装兵器,真正让武器装备声东击西,通过远距离机动有效抗击空中目标。他根据装备发展变化,营规模机动转移准备时间压缩30%,导弹装填速度提高一倍。
空军导弹部队预编人员返岗与现役官兵混编联演。
带伤出征
抬上指挥车排故19天
演习告捷已说不出话
2007年,连志成在舱体吊装时受伤,造成股骨头损伤,当时他并没有在意就继续投入到紧张的任务中。
两年后,在他当连长后第一次带队执行实弹演习任务前夕,由于过度劳累,连志成疼得无法睡觉,连身都翻不起来。妻子一看情况不好,连忙带着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出乎意料:右大腿股骨头坏死,至少需要静养治疗一个月。
医生对他说:“小伙子,你真要出去执行任务,你这个腿肯定废了,后半辈子一定会坐轮椅的。”
“我是指挥员,就算后半辈子坐轮椅,也要打赢这一仗!”连志成把检验报告往抽屉里一塞,带领部队按时出征。
然而,高强度的训练准备,加上长途机动行军,连志成进驻演习地域当天病情加剧,腿上的疼痛让他起不了床、走不了路,上下指挥车都要人搀扶。
屋漏偏遇连阴雨,雷达车又突发故障,无法运转。连志成索性让人把他抬到指控舱里排除故障。阵地和营区相隔数公里,一上车就没下过阵地,连续19天排故。一个偶然,他发现腿部受热可以暂时缓解疼痛。
于是,他一有空就把右腿贴在发烫的油机上,每次都是汗流浃背,甚至没了吃饭的胃口。
正式演习中,他们先后发射6枚导弹,全部精准命中目标。而演习告捷,连志成从兵器车上下来时,嗓子已经说不出话来,回到营区就发起了高烧。
随后的6天里,旅卫生队队长把药水挂到停放在火车平板的解放车反光镜上,连志成就坐在火车平板上,看着大家进行铁路装载。这次任务成为他军旅生涯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一次。
创新战术
不按“套路”出牌 对手没少“吃苦头”
采访中,经常和他搞对抗的飞行员都说:“每次搞对抗,连志成都会出其不意,他总不按‘套路’出牌。” 连志成经常与航空兵部队练攻防,航空兵部队也愿意与连志成搞对抗,因为每次对抗他们都能探索出新东西。
2014年初,连志成初任营长,在带领官兵与航空兵部队对抗训练中,他发现块头较大、工作时不停旋转的目标指示雷达,常常是暴露己方阵地的最明显装备。“这个困扰地导部队多年的难题解决不了,演习对抗失利事小,未来战场吃亏事大!”连志成反复研究,提出将目标指示雷达远离主战装备部署的设想,有效解决了兵器集中容易被“敌”侦察的难题。
然而,由此情报通信的难题便随之而来。连志成带领战勤班更换了通信设备,变换通信方式,实现了目标指示雷达与主战装备部署距离扩大10倍,既保证了情报预警准确无误,又解决了因兵器部署过近容易被敌侦察的问题。自从2014年首次创新战术战法,在演习中对手没少“吃苦头”。
在2015年的对抗战中,连志成又做出来和雷达模型一样的假目标,并对真目标进行伪装,适当对假目标进行暴露,造成对手误断。去年,他们又用脚手架、遮阳网,把车辆进行伪装,有效伪装了真阵地。
钻研夜训
头灯光线太亮易暴露 1.5万元网上淘“宝”
夜幕中,敌人战机升空后,如何能最快最有效地发动反击?这个过去考虑不是很多的问题,成为了连志成的新挑战。想到部队不是只在白天打仗,加强夜间训练,提升训练质量是当前训练的一个重点方向。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便开始关注夜训,从网上搜一些其他部队夜战夜训的特点,看国外夜战夜训的方式方法、《信息化条件的夜战夜训》、《实战化训练》……
武器系统配备的夜视装设备块头大,佩戴使用不便,而且只能用于行军,不适用于战斗操作。而配发的头灯光线太亮,操作中极易暴露目标。经过反复学习研究,连志成发现,蓝光、绿光、白光这三种属于微光。他花了1.5万元从网上淘到20套,可以分别设置成这三种性质光源的微光灯为全营配备,让夜训越来越接近实战。采用灯光代替哨声、并降低光亮等方式传达信号。同时,他还购置了荧光手套、荧光背心等设备,既方便了操作,又能保证安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过去目标指示雷达与制导雷达之间数据交联是通过电缆实施。但电缆传输信息,存在布置速度慢、耗费人力多、信息传输不稳定、机动转移不便等缺点,不适合导弹部队快速机动作战的要求。为提高部队实战能力,连志成通过反复试验,改装无线遥码通信设备的天线系统为定向天线,信号比较稳定,解决了因信息传输不畅导致无人使用的问题。
狠抓训风
把与打仗无关东西“赶走” 战斗准备时间缩减一半
连志成走马上任营长之初,营里组织机动转移训练。作战参谋下达开始转移命令后,连志成发现所有战勤人员整齐划一跑向战车,统一立定站好后,上车发动车辆。连志成一算时间,从下达命令到梯队开始行进,总耗时近10分钟。
“这是在训练打仗吗?这样的训练能打胜仗吗?”训练中的华而不实让他触动很大,他决心务实训练作风,把与打仗无关的东西“赶出”训练场。他组织全营开展检讨反思,摸清还有多少形式主义和华而不实的东西。撤收架设人员跑位跑直角、训练讲评不敢讲具体人具体事、训练总结不深入、只讲成绩不讲问题等,都被一一揪出并彻底摒除。
连志成从训风演风抓起,不断优化作战程序,把与作战训练无关的东西剔除,组织官兵讨论学习实战化训练,在思想上统一认识,组织自查自纠,找出训风演风不正的问题近20个。除去赘肉,才能练出肌肉,连志成狠抓训练务实之风的结果是:机动转移准备时间压缩至30%,战斗准备时间缩减一半。
发射军官曹海洋告诉记者,他们营参加上级组织的联合对抗训练,通常情况下,抗击多批次、多目标敌情时,上级指挥员会根据各营阵地部署位置,给不同营分配抗击不同目标的任务。每个营的战勤班子只要抗击上级下达给本单位的目标就算完成对抗。但连志成却不满足这样,每次抗击演练,在完成既定抗击目标后,对于空中其他目标,只要具备抗击条件,他都会再组织战勤人员对目标进行抗击。
“如果是在真实战场上,空中的目标都是你的敌人,不能放过每一批目标。”这便是连志成对待每一次训练的态度。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