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带动 因地制宜 精准发力
常庄村扶贫攻坚热火朝天
群众说:政策好,常庄一定能大变样
□晚报记者 许 静 文/图
成立专业合作社
“我们村民风淳朴,有山有水,是块宝地。可是,这里比较闭塞,人们的观念保守,因此,至今未完全摆脱贫困。近年来,随着国家扶贫攻坚政策的开展,村里的面貌变化很大,仅余36户没有脱贫。市林业系统干部魏春生任驻村第一书记以后,观念新、思路清、工作实,全村脱贫目标很快就会实现。”常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新社对记者说。
驻村第一书记魏春生对记者说,常庄村扶贫攻坚是龙头带动、因地制宜、尽心帮扶、精准发力。为此,他们协助致富能人常俊凡、程清记分别成立了确山常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确山绿色田园农牧合作社,动员村中贫困户入社。
记者来到确山常明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日光大棚基地,看到占地25亩的20座大棚一字排开,除种有辣椒、茄子等蔬菜外,还种有西瓜。西瓜大棚的主人叫程根生。30多岁的程根生是个苦命人,3岁丧父,母亲改嫁,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为帮他脱贫,村干部动员他加入合作社,种大棚西瓜。
程根生说,他的这几棚西瓜麦收时即可上市,有机肥催苗、蜜蜂授粉,绿色健康,肯定能卖个好价钱。他家的贫困户帽子,很快就要摘掉了。
鸭蛋满口留香
确山绿色田园农牧合作社的板栗苗培育基地里,今年初扦插的板栗苗绿意盎然,一些妇女正在技术员的带领下忙着田间管理。
据合作社的负责人程清记介绍,这个板栗苗培育基地占地100亩,由常庄村和一公司携手打造,每亩可收入上万元,能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
合作社的一个家禽饲养场位于一片树林中(如图),养有鸡、鸭、鹅等。据场主程满粮介绍,这个饲养场规模不大,投入5万元,预计年收入7万元。场里的家禽吃的是野草、虫子和粮食,因此,活禽和禽蛋供不应求。说到高兴处,他起身煮了一盘鸭蛋让记者品尝,那鸭蛋切开后蛋清如瓷、蛋黄若金,拿一块品尝,满口是香。
离开村庄,停车回望,记者感慨:山青水碧,生机勃勃,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