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5月22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位94岁老人的“长寿经”

发布时间:2017-05-22 08:52:04  

晚报记者   王莹/

 reny170555.jpg

 reny170554.jpg

reny170553.jpg 

reny170560.jpg 

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阴凉处,一株怒放的鲜花,一把竹椅,一位赏花的老人。

时间好像就这么静止了,记者的眼里全是老人那张慈祥的脸,和那一头梳理得整齐的白发。慈祥、善良、亲切,记者想把所有美好的词语都送给老人,因为,那真的是一幅美好的画面。

reny170559.jpg 

刘五妮和王艳在一起。

 reny170561.jpg

初夏时节,天朗气清。518日,记者走进驻马店市天中大道南段的天中堂敬老院,只见院内树木茂盛、花丛绽放,宛如一幅美好的田园风光图,置身其中,幸福感油然而生。院里的老人三五成群,有的在散步,有的在锻炼身体,还有的在聊天……老人们看到记者到来,亲切地上前打招呼。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诚而灿烂。

刘五妮就是那位赏花的老人。院长王艳告诉记者,刘五妮的老家在西平县芦庙乡,老人1923年出生,属猪,今年94岁,有一儿一女。由于儿女工作忙,老人在敬老院里已经住了3年。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喜欢赏花,喜欢唱歌,性格恬淡,有一堆好朋友。

作息有规律

“多好的闺女啊,谢谢你来看我。”或是记者和王艳的谈话惊扰了老人,老人微笑着,起身迎接,一身得体的衣服干干净净。坐到老人身旁,记者闻到老人身上有股淡淡的清香。言谈中,记者得知,老人的作息很有规律,饮食也很均衡。

“不忌嘴,不挑食,早晨鲜奶、鸡蛋、豆浆轮流供应,有什么吃什么,一天三顿饭都吃。”老人告诉记者,敬老院每天的膳食很合理,荤素搭配,清爽可口。

“老人的胃口很好,每顿饭都吃得很香,但每顿饭只吃八分饱。”王艳告诉记者,老人的作息很有规律,每天晚上8时睡觉,早上6时起床后四处转悠,呼吸新鲜空气;730分吃早饭,早饭过后,大家一起唱歌,晒太阳、聊天;午饭后,午休近两个小时。

记者看到,敬老院里像极了一个小游园。水池里的荷叶随着微风轻轻摇曳着,好像在翩翩起舞,引来几条小鱼前来嬉戏。健身器材旁,有的老人在转腰,有的在锻炼手臂。

中医认为“饮食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而有“医食同源”“食疗养生”的传统理论,从最初的生理需要开始,饮食与养生保健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刘五妮老人身上,这种“每顿饭只吃八分饱”的自觉性体现得很明显。

家庭和睦  孩子孝顺

有的老人对敬老院很排斥,觉得是被子女抛弃了,可是刘五妮却不这么认为。“孩子孝顺,对我也很好,孙女、儿子都经常来看我,特别是女儿,每周都要来几次,你看我这金戒指、耳环都是孩子们买的。”老人告诉记者,儿子、女儿的家庭很和睦,现都居住在市区,离她很近,不但经常来看她,还很乐意为她花钱。

“我还有一个女儿,就是她。”老人握着王艳的手幸福地向记者炫耀。从老人的口中,记者了解到,王艳是一位认真负责又心细的院长,是院里所有老人的“亲闺女”。给老人修剪指甲、扎头发这些小事她都亲力亲为。

“上次一个老姐妹拉裤子上了,就是这闺女给她洗刷干净的。”老人说,子孙孝顺,在敬老院又被人照顾得好,天天都乐乐呵呵的,哪儿有不长寿的道理。

“刚入住敬老院的时候,我还时不时犯晕病,现在啥病没有。儿女们给我下命令,我现在最大的任务就是好好享受美好的生活。”说话间,老人看到一朵小花掉在了地上,弯腰随手捡来,送到鼻尖闻了闻,然后牢牢地攥在手心里。

初夏的阳光映射在刘五妮的脸上,泛着柔和的光芒,温暖宜人。

开朗豁达  心态平和

“我刚住进来的时候,院里的老人不多,现在快40个了,我们大家相处得很好,你看,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老人指着一旁聊天的几位老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老人心胸豁达、心态平和,总是怀着一副热心肠,和院里的老人处得不错。

“她爱干净、爱干活,闲不住,为人和善,从不与大家闹矛盾。”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敬老院里有专门的洗衣工,可刘五妮老人平时的衣服都是自己洗,只有大件的、洗不动的才交给洗衣工洗。

“在农村干了一辈子,天天闲着也不习惯,反正也累不住,就当是锻炼身体啦。”保持着勤劳、朴素的生活习惯的刘五妮接着老姐妹的话笑着说。

记者了解到,敬老院每年都会给老人检查身体,刘五妮老人的身体一直很好。

聊天中,记者发现老人思路清晰,很健谈,也很幽默。临近中午,记者提出告别时,老人抓住记者的手不肯松开,看到记者执意离开,老人把记者送到门外,最后还不忘挥手道别……

采访札记

心态平和安度晚年

□王莹

刘五妮老人目前身体健康,身上什么毛病也没有。谈到老人长寿的原因,院里的老人一致认为:“老太太长寿的最大原因就是善良、心态好!”院长王艳告诉记者,老人心宽,心大,眼里从来没有“大事”。心情恬淡,内心安宁,精神平静,波澜不起。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黄帝内经中论述养生之精髓。“恬淡虚无”是指人的思想境界——最高尚的境界,就是:调节人的情绪,保持心态平和、安闲、清静。这种高尚的境界被称为“淡定”。这四句话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是中老年朋友养生及健康长寿的座右铭。 

养生专家认为,如果能“淡定”了,则“真气从之”,就是人体的气血可以畅通了,真气充足了。气血畅通了,就可以“精神内守”了。“精”的五行为水、五脏为肾,即肾属水,主藏精,内寓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神”的五行为火、五脏为心,即心属火,主血脉,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人“淡定”之后,可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保证了人体的阴阳平衡,它标志着全身抗病能力的增强,无病则有神,俗称有“精神”。守住了精神,病从何来?

健康就是要“不生闲气,不管闲事”。 刘五妮老人没读过什么书,却在不知不觉中践行了这最高的养生智慧,她的长寿也就顺理成章了。

现在很多老年人整天想着儿女,想着儿女的儿女,为他们操心担忧出钱出力,却单单忘了自己,搞得自己心力憔悴,身心健康大受影响。还有的老年人,也知道这些道理,也试图在改变,可是一两年下来,身体并没有多少改善。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可能只“养”在头脑层面,没有养在身心。不过,总的说来,“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说来容易,做到不易。真做到了,也就掌握了养生长寿的精髓。就让老人们认真去体会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