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5月12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古刹北泉寺 默然藏深山

发布时间:2017-05-12 09:04:54  

□晚报记者   许静   /

 reny170527.jpg

千年白果树虽遭雷击,但仍枝繁叶茂。

384982_八卦池池水柔波荡漾.jpg 

八卦池池水柔波荡漾。

reny170529.jpg 

树干倾斜的唐柏是院内一大特色。

430日是个星期天,惠风和畅、春光明媚,正是人们观光旅游的好时候。然而,确山北泉寺里游客寥寥,很显清冷,这不免让前来采访的记者心生些许失落和疑惑。

不过,一旦潜心观摩,一切都释然了:这北泉寺风物古朴、意蕴深厚,分明是历史封存于此的珍宝!

北泉寺的格局和规模不大,若走马观花,一览无余,瞬间可了。可山小神仙大、庙小道行深,记者静心看、静心听、静心思,不觉心生美不胜收、意味无穷之感。

北泉寺位于确山县城西北7.5公里处,西依乐山、东靠秀岭、南接横山,只有北面比较开阔,一条小溪缓缓流过,可谓群山环抱、绿水缠绕,是一方风水宝地。

北泉寺始建于北齐,至今已有1600年,初名“树佛寺”,唐改名“资福禅寺”,宋改名“万寿禅寺”。后以“北泉寺”闻名,乃因确山城自南而北有南泉、中泉、北泉,而该寺位于北泉边之故。置身其中,看着泥土中的残砖断瓦、字迹漫漶的石碑,记者恍然觉得,这座千年古刹就是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看惯了无数兴亡,历经了无数风雨,从容淡定、拙朴睿智。

据确山旧志记载,古时北泉寺有十景,可惜早已无踪无影。现存的风物,以古树最为突出,虽历经风雨,但仍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让人怜惜,让人敬慕。那两株唐柏,一株倾斜、一株笔直,但皆身干数丈,苍劲挺拔,枝舒叶展,四季常青,似乎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四棵白果树,皆植于隋朝,岁岁新枝簇簇,年年硕果累累。最大的一棵树围7.15米,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那树冠犹如一把撑天大伞,使院内游人顿觉神清气爽、地凉风清。这棵树曾遭雷击着火,形成巨大树洞, 然每年结白果仍有千斤,令人称奇。

一泓清泉,经年流淌,不急不缓、不断不歇,如一首岁月的歌。泉水从佛殿下流出,汇入一个小池,然后穿墙而过,蜿蜒北走。小池不凡,凿石而成,等边八角,直径丈余,名“八卦池”。池水三尺,涝不增,旱不减。小草柔摆,涟漪荡漾。汲泉烹茶,甘甜清爽,沁人心脾。

北泉寺不仅供奉佛祖,还建有颜鲁公祠,供奉着颜真卿塑像。据传,唐建中四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判唐,拥兵为王,对抗朝廷。唐德宗派七旬的三朝元老、太子太师颜真卿赴蔡州宣抚。李希烈竟拘禁颜真卿,迫其助己造反。颜公宁死不屈,被李希烈缢杀于北泉寺。

斯人已逝,浩气长存。明嘉靖年间,当地政府于颜公尽节殉难处创建颜鲁公祠,并将颜公手书“天中山”制匾悬于祠上,以颂其亮风亮节、彰其忠贞大义。“天中山”三字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端庄方正、苍劲雄浑,让人赞叹不已。

千年古刹历尽沧桑,佛门名寺饱经风雨。1600年来,北泉寺兴衰沉浮,据说在唐宋时期最为鼎盛。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是北泉寺一年一度的古老庙会。庙会盛况虽然比不上开封相国寺那样誉满京都,名扬海外;也不像登封中岳庙那样声震九州,四海牵动,但在豫南地区的深山老林中,能把方圆百里的百姓招之于此,也称得上声势浩大,蔚为壮观。后来,寺中殿堂、宫观、碑碣等大都毁于战火和天灾。当下盛世,对北泉寺的修缮恢复已经启动,大佛殿已经重建,石碑、古树得以精心保护,二佛店、三佛店等的重建也在逐步进行。千年古寺有望再次焕发青春。

走出北泉寺,驾车返家,却怎么也找不到来路,几次尝试,均告失败。问计于当地老翁,他指着脚下大道说:“一直往前,出山便知。”记者依言,果然如此,不多久,便驶出群山,眼前豁然开朗。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