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5月11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8名志愿者倒班月宫待365天

发布时间:2017-05-11 08:35:46  

 “月宫一号”启动“月宫365”计划

8名志愿者倒班月宫待365

zhangxj170529.jpg 

志愿者在舱内向外挥手致意

我国首个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实验装置“月宫一号”,20145月成功完成为期105天的我国首次长期多人密闭实验。昨天上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北航月宫一号实验室,启动“月宫365”计划,进行为期365天多人次更高闭合度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综合实验。

本次实验的舱内实验志愿者共有8名,4名男生4名女生,全部为北航的在校生。志愿者分为2组,设置3班倒换。1组值第一班,持续时间60天,2组值第二班,持续时间200天,1组再值第三班,持续时间105天,共365天。

实验闭合度目标是98%以上

 

上午930分,入舱仪式开始。“月宫一号”总设计师、首席科学家刘红介绍了此次“月宫365”的项目情况。刘红告诉记者,此次“月宫365”实验目的是明晰在不同代谢水平的乘员组合变换、超高负荷冲击、遭遇停电故障等的情况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的鲁棒性,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建立的系统长期稳定运行调控技术,并研究该生物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方法。

刘红表示,本次实验采用的是世界首个四生物链环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美俄等国家都是二生物系统,我们这次的系统里有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刘红告诉记者。通过2014105天多人高闭合度集成实验,“月宫一号”实现了在系统内循环再生100%氧气和水以及55%的食物,总闭合度达97%,这次的目标是98%以上。

此次实验的完成,将标志着“月宫一号”在此技术领域技术水平世界第一,为人类拓展地外活动和生存疆域提供生命保障技术支持。

“月宫一号”即“月球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闭合生态系统地基实验装置”。

 

入舱带两种肉:鸡肉、猪肉

正在北航就读博士的刘慧是本次进入舱内的首批志愿者之一。刘慧告诉记者,本次正式入舱之前,两个小组已经进行了10天的预实验。

在舱内的主要工作是对系统正常运转进行维护、研究课题内容、进行一系列实验等。“我们在舱内进行基于地面的探测研究,未来可以为空间的研究提供一些数据支撑。”刘慧说。

关于入舱生活,刘慧告诉记者,舱内有动感单车和象棋,而且网络通信较好,可以与家人进行视频。“除了正常的课题研究和工作,也可以进行娱乐活动。”刘慧说,舱内有厨房,但是由于不能使用明火和控制油烟,所以只能使用电磁炉以及冷油加工食物。

生物医学院学生刘光辉是本次实验的二期志愿者。他告诉记者,每组四个志愿者分别负责废物处理工作、管理粮食作物、管理蔬菜、进行健康监测以及物品管理。  “我们入舱时还会带肉,所带数量是根据志愿者营养需求来计算的。”刘光辉告诉记者,本次入舱他们会带鸡肉、猪肉。

新增一植物舱  蔬菜增加到30种以上

仪式的最后,舱外值班人员代表和即将入舱的志愿者面对国旗宣誓。随后,首批入舱志愿者换好服装,进入月宫一号实验舱,标志着“月宫365”计划正式启动。

“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闭环回路生命保障技术,是未来月球、火星基地等载人深空探测所需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其难度和复杂性高而优先级最高。月宫一号实验团队利用此次“月宫365”大科学实验,将要验证和探索多项深空探测生命保障技术,将会推动中国航天深空探测技术的发展,是完成世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国领航的一次机会。

与上次相比,本次实验新增加一个植物舱,舱内蔬菜增加到30种以上,土豆、西红柿、平菇、茄子等都是新增加的种类。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