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5月05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婆婆纳的春天

发布时间:2017-05-05 16:05:59  

□李勤玲

当三月的春风吹拂着大地,万物萌发,百花争艳。行走在春天的原野里,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桃红梨白菜花黄,还有那大片大片绿油油的麦田,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早春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当人们沉醉在这美好春光里,踏青赏花时,你可曾注意脚下那一朵朵淡蓝色的野花?它们散布在路边、地头或某个角落,一片片一丛丛,远看如点点繁星,近观似张张笑靥。每当春天到来,当桃李还在萌芽,它们已经开放,给人们送来春的讯息,装点着这个世界。它们如村姑一样朴素淡雅,随意而居,悄悄盛开。

它就是婆婆纳,也称“双肾草”,是一种车前草科植物。相信很少有人关注到它的存在,更不用说知道它的名字,我也是最近才知其大名。

那是一个周末,我带孩子去城郊一片还没开发的工地上玩耍。儿子指着一片蓝色的小花问我:“妈妈,看那片小花多漂亮,它叫什么名字?”我随儿子来到那片野花前,近距离欣赏,发现一朵花就是一张可爱笑脸,有四片心形花瓣,蝴蝶般翩翩起舞,花瓣上分布着深蓝色竖纹,其中一片花瓣微小,白色为主。花中间一圈是白色的,花心浅黄,并长着三根触须一般的花蕊,两根长花蕊如小火柴那样头顶着两个小黑点,像眨巴的小眼睛,甚是可爱。

回到家,我百度一下,才知道这种野花名叫阿拉伯婆婆纳,花语是健康。这么可爱的花儿怎会与“婆婆”结缘呢?据说有个叫“阿拉”的老伯,万物苏醒更新时想念他的老伴,睹物思人,为身边满坡地毯似的花朵取名“婆婆纳”。阿拉伯婆婆纳原产于西亚、欧洲一带,后来阿拉伯婆婆纳传到中国,并在全国不少地方繁殖开。由于阿拉伯婆婆纳容易在田间蔓延成较难除的杂草,威胁小麦之类的作物生长,所以被视为入侵植物,不受人欢迎。但作为野花,却惊艳了我们的眼睛,美丽了我们的心情。

婆婆纳的生命力极其顽强,她不在乎自己所处的环境,任脚下踩踏,任风吹雨打,从不自怨自艾,只要有土有水有阳光,就能倔强地生长、尽情地绽放。此时我想起“不负春光,野蛮生长”这一句话,觉得这是对野花婆婆纳最好的写照。每年春天刚到,当万物还在萌发之季,她已经在春风中泛绿含苞,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快活怡然地生长,灿烂肆意地绽放,为春天写上一首清丽的诗行。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有一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婆婆纳花如苔米花一样微小,不引人瞩目,但它们勇于绽放自己最美的色彩,花开遍地,花香四溢,不负一季好春光。芸芸众生中的我们也是如此,虽平凡而渺小,但在属于自己的春天里,只要努力不放弃,做好自己,坚持梦想,也能拥有自己美丽的人生,享有快乐幸福的时光,为这个多姿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