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向来低调的商人,一家鲜为人知的公司,通过一起德国机场收购案走到了舆论的聚光灯下。庞玉良,这个从上蔡县农村走出的富豪,是中国人购买国外机场第一人,他是中国人的骄傲,更是河南人的骄傲。
迈出国门创奇迹
□晚报记者 高琳琳
庞玉良(中)在一项目洽谈会上。(资料图)
庞玉良。(资料图)
提起庞玉良,或许人们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是10年前,庞玉良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用10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德国帕希姆机场的永久经营权,这在中国航空史上还是首次。
接到采访庞玉良的任务时,记者内心十分忐忑,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企业家,不知道他会不会接受采访。记者打通庞玉良的电话说明采访意图后,庞玉良说:“你把问题发给我吧,我回答你。”
农村走出的大学生
1966年出生的庞玉良老家在上蔡县芦岗乡庞庄村。小时候家庭条件艰苦,他在家排行老二,有三个兄弟一个妹妹。
在兄妹和邻居眼中,庞玉良是个好学生、好孩子,一直担任班干部。庞玉良于1984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饭店管理专业,他是家中唯一的大学生。
1988年大学毕业的庞玉良被分配到北京新世界宾馆,这是一家四星级酒店。
第二外国语学院的老师对庞玉良有很高的评价:成绩优异,课余时间做点生意,不仅不需要家里提供生活费用,而且还有闲钱旅游,很早就表现出在社会活动能力方面成熟的一面。
庞玉良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解决了北京市户口,从此很少回河南老家。即便是他做出收购德国机场的“惊天之举”后,老家许多人也不知道他是哪个乡哪个村的人。
庞玉良在饭店工作两三年后选择了跳槽,进入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中国部门,从事货运业务。在这里工作的五六年时间,为日后庞玉良创业打下了重要基础。一位熟悉庞玉良的人说,在航空公司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他日后从事货运代理业务的重要资源。
打造物流新天地
1995年,庞玉良与一家挂靠农业部的爱地货运代理公司合作,出任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在当时,私人不能设立货运代理公司,而且货运代理公司必须拥有5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
2002年8月,庞玉良在北京成立了一家林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并将爱地货运代理公司的全部人员转到林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旗下,完成了公司的改制。
2003年,庞玉良去上海打拼,重点发展上海市场。在上海市场,林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开展了包机业务,将承揽来的货物塞进了航空公司的定点航班。
2005年,庞玉良将目光对准了自己的家乡河南。在他的运作下,河南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开通了国际航线。大货机由新郑机场起飞,前往印度、孟加拉国等。
庞玉良在2005年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原因是“国内市场竞争太激烈了”。其实在开拓海外市场之前,林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就已经拥有大量海外合作伙伴,比如阿联酋航空、英国MK航空等。2005年以后,身为林德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庞玉良由北京转战非洲,并长驻尼日利亚,开拓非洲货运市场。公司另一位重要干将、大股东之一王国冬则负责开拓中东的迪拜市场。
有过外企工作经历的庞玉良没有以单打独斗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而是选择了加入全球物流网络。
惊天之举震惊国人
庞玉良因此一下子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他一下子出名了,被媒体冠以“收购外国机场第一人”的称号。在德国帕希姆县,庞玉良收购机场一事也成为当地人热议的话题。
在听说庞玉良收购德国机场一事后,庞玉良大学时的一位老师深感“惊奇”。无论是老师还是同行,人们对庞玉良最深刻的印象是“遇事有主见、不人云亦云”。
与2007年收购机场时频频见诸报端相比,近些年,庞玉良“低调”了很多,新闻报道中鲜有他的名字。
面对许多人的质疑,庞玉良说,这些年机场虽然没给他的公司带来利润,但给他的企业带来了核心竞争力。2012年,帕希姆国际机场获得德国联邦海关授权,在帕希姆机场设立保税区,中国的商品可以在这里免税展览和销售,他等于把仓库搬到了欧盟。
创建国际贸易新模式
豫商收购德国机场,对河南人来说是件值得骄傲的事。中国国旗早已插在帕希姆机场,这也是庞玉良无比自豪的事情。他曾说过,自己是中国人,是河南人,永远不会加入德国国籍!
庞玉良向记者介绍,帕希姆国际机场是河南林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境外资产,是河南省企业走向欧洲的桥头堡,希望家乡企业利用好这个平台,规划设计跨境电商和跨境贸易业务,为自身企业发展开拓渠道,为客户创造价值。
“目前国际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我和我的公司在新形势下紧跟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用‘传统物流+互联网’的方式发挥境外帕希姆机场的作用,支撑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做好国际物流后勤保障。”庞玉良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