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景中原 文/图
“你们看,今年的麦子长势多好,又是一个丰收年啊!”斜阳夕照,在上蔡县东洪镇数十亩小麦育种基地,一位头戴草帽的耄耋老人,正带领他的团队辛勤工作在农业科研育种第一线(如图)。5月1日,国际劳动节当天,记者深入农村田间地头,采访了年逾八旬的上蔡农业育种专家刘世扬。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技推广员,倾其一生,把所有的精力和收入都投到小麦、芝麻等农作物育种事业当中。
数十年来,刘世扬持之以恒地做着“土专家”的梦,并享受着收获带来的喜悦。他选育出的芝麻新品系2006002在国家区域试验中较对照系增产11.37%,在全国区域试验居第一位;小麦创新113品种参加省级审定,表现优异,顺利获得命名。用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说,一个人只要把简单的事情做成,就是行家;而把复杂的事情做精,就是专家!
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后稷特别奖”获得者、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豫南育种基地“掌门人”……如今,这位老人可谓荣誉等身,功成名就。但他仍不愿停下创新奋进的脚步。“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在刘世扬的心目中,数十年前,他已把自己的初心定格一生与庄稼打交道。数十年来,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多打粮,无论寒暑交替、斗转星移,常躬耕于垄亩阡陌之中,努力在矮败小麦育种、杂交诱导研究、外源选育、大穗大粒超高产攻关等方面,实现重大科技突破。
“这个新品种是创新119,是第一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属于佼佼者!”指着正在测量的品种,刘世扬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说,创新119小麦新品种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矮秆、抗倒伏,综合抗性、丰产性、商品性很好。另一小麦新品种创新118也表现不俗,目前已是第二年参加国家区域试验了。
矮败小麦是中国小麦增产的希望,而作为设在上蔡县的矮败小麦豫南基地,育种成果正呈现集群增长态势。刘世扬兴致勃勃地说,除创新118、创新119之外,基地还有四个新品种进入“预备队”,分别是创新116和轮选88、轮选89、轮选121。其中,轮选121为第一年参加河南省矮败小麦联合体比较试验。从目前表现看,其无论抗性还是测产都很好,达到中上等水平。
刘世扬介绍,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是小麦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利用矮败小麦这个便利遗传改良工具,把众多亲本的有益基因输入轮选群体,经过反复异交、选择和系谱程序,可以选育出各具特色的适合不同生态地区的小麦新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刘秉华研究员等专家曾共同呼吁,希望加大对矮败小麦研究利用工作的支持力度,将矮败小麦研究纳入国家专项,以推动矮败小麦育种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创新,确保我国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
当前,正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小麦抽穗扬花期是小麦由营养生长完全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期。“每年的4月份到5月份的上午9时至11时和下午3时至6时,是小麦抽穗扬花最佳时间。”一个多月来,刘世扬几乎每天都带领他的团队,定时到育种基地进行观察、测量等工作。
“机遇很好!”刘世扬认为,当前,正是我国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决胜期,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期。作为一名奋战在育种战线上的科技老兵,只有通过不懈努力,轮选出性状更多更优良的小麦新品种,才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送上一份实实在在的厚礼。
刘世扬表示,如果愿随所想,“一切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