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交替,气温忽高忽低
心脑血管患者要“稳住”
□周刊记者 肖婷婷
近日,气温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一些心脑血管病人病情出现不稳定的现象。4月29日,记者在市区各大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近期心脑血管患者明显增多。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彭勇表示,在这样的天气,作息饮食应有规律,患者应按时服药。
季节交替
“心脑”病人增多
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病房,记者见到患者侯立伟。他告诉记者,自己有5年的高血压病史,前几天突然觉得心口有一些憋闷,间断有疼痛感,以为是感冒引起的,但到晚上胸口疼得更厉害,家人急忙将他送到医院就诊。经检查,侯立伟被确诊为冠心病,而且血管已经阻塞,经过手术治疗才“安然无事”。
彭勇告诉记者,近期季节交替,心脑血管患者明显增加,有不少是受凉感冒诱发的。
彭勇介绍,每年的四五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太阳光照和气温是人体内生物节律快慢的主要“调节剂”,当气温不稳定时,人体的调节系统就可能出现问题。
“ 尽管近几天气温比较高,但是春末夏初气候最大的特点是反复无常。天气忽冷忽热,这种天气会影响人的内分泌等调节功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彭勇说,抵抗力差的人,特别是老年人,经常无法适应这种变化,病菌乘虚而入,导致感冒、气管炎等疾病发生,而这些疾病能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老年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患者应注意防范
56岁的市民何娜,平时身体很好,但近来偶尔“心慌慌”。前天下午,她在广场上锻炼身体时突然晕倒了,脸色苍白。朋友们把她送到医院。检查后,何娜才知道自己患上了肺源性心脏病。
彭勇介绍,气温不稳定,很多人心跳加快。如果血脂、血压、血糖异常和有家族史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人,经常出现或短时间内多次出现阵发心悸、心慌、胸闷,应提高警惕,注意防范。
“很多人不知道,猝死的患者中,有约三分之二是由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彭勇说,导致猝死的主要疾病有冠心病、脑血管意外、肺栓塞和夹层动脉瘤。绝大多数猝死是在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发生的,并且没有任何前兆,在1小时之内突然死亡。彭勇提醒,在任何时候,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都应小心防范。
“另外,心脑血管疾病并不仅属于老年人,工作强度大的年轻人和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也要注意。”彭勇提醒,对于那些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重、心理压力大的年轻人来说,也容易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患心肌梗塞的风险会增高。
定期检测血压很关键
彭勇介绍,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一定要定期检测血压,平时应按医嘱力争使血压控制达标,不要因临时血压正常就放弃治疗,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体检。
中老年人应坚持服用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的药物,以达到保护心脑的目的。
此外,日常的调养对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很重要,保持良好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培养宽阔胸怀,遇事冷静有利健康。平日要注意饮食清淡,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湿度,感冒流行时,应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感染机会。一旦出现头晕、头痛、忆力下降、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需及时到医院检查,做到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