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突破世界难题
滴血测癌已被批准临床使用
2015年,我国新增429.2万癌症患者,死亡病例达281.4万,平均每分钟新增癌症患者已超8人,很多人因此谈癌色变。另一个更痛心的事实是,早期的癌症没有明显症状,往往到晚期才被发现。如何及早发现癌症这个世界性课题一直困扰着医学界。
20多年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罗永章和他的团队一直在寻找答案,并有了历史性突破。这支中国医疗团队发明的一款“照妖镜”,可让癌症早早现出原形,挽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罗永章希望推广的脚步能够再快一点,为千万癌症患者多赢得一点时间和希望。
早在1989年,学术界就发现了人体中的热休克蛋白90α可以成为肿瘤发现的标志物,但迟迟没有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2009年,罗永章团队开始介入研究,并通过重组蛋白质大规模制备技术,人工制备出了结构稳定的热休克蛋白90α。这相当于他们可以自由“制造”这种蛋白。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自主研发出了一种专门检测热休克蛋白90α的试剂盒。患者只需取一滴血,即可用于癌症病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价。
2013年,罗永章团队联合8家医院,搜集了2036例入组样本,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将热休克蛋白90α作为肺癌标志物的临床试验。在全球首次证明了热休克蛋白90α,是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获得国家第三类也是最高类别的医疗器械证书,并通过欧盟认证,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很快将其批准用于肺癌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这是人Hsp90α被发现24年来,全球第一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
在肺癌之后,罗永章团队在2016年完成了肝癌上的临床研究,在世界上首次证明,热休克蛋白90α可用于肝癌患者的检测,现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在临床中使用。除了肝癌和肺癌的监测外,由于有了热休克蛋白90α检测技术,当一些癌症转移到肝部和肺部两个器官时,医生能够及时获得信息,从而制订出最佳的治疗方案。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