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淑华
有人评价喜欢咪蒙的人大都是80后、90后的女子,可人到中年的我也一发而不可收地喜欢上了咪蒙,拦都拦不住。
第一次知道咪蒙的名字是去年国庆节与儿子的一次对话。那天午饭后,儿子又开始玩我的手机了。我对他说:“别再玩游戏了,也许你现在感觉我说得不对,但你早晚会后悔的。”
儿子处于青春叛逆期,我和他爸及老师的话一点也不听,连阳奉阴违也做不到。我和他爸都很苦恼。结果这次听了我说的话后,他指着茶几上的几本《意林》说:“好,我不玩了,你也看看《意林》第十期第35页的这篇文章吧!”我一听很好奇:这是一篇什么文章啊,儿子竟然推荐给我看?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看,标题是《“我是为你好”,可我不觉得好》,作者咪蒙。只见文中写道:“……很多父母在潜意识里认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他们毫无界限感。大部分时候,父母的出发点并不是坏的,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地了解我们,了解我们的兴趣和需求,了解我们要什么。他们只是抱有一种强烈的控制欲,指定我们走他们让我们走的那条路。然而他们并不能为我们的将来真正负责。走错了,痛的,是我们……”哦,怪不得儿子让我看,原来说到他心里去了。
对照一下,感觉写得真像自己,感觉咪蒙真是太了解现在的家长了。从此我就开始密切关注她的文章,并一发而不收地喜欢上了她。
我喜欢咪蒙的诙谐幽默、乐观自信。咪蒙的青少年时代是很不幸福的。父母天天吵架、闹离婚。每天放学回家时,她就很痛苦,但变成她笔下文字是这样的:“骑着自行车,两行眼泪背叛了地心引力,被风吹着往后飘散,那画面有点喜感……”她连描写这么悲伤的事也带着轻松调侃的口气,带着喜感。
她的文章单看标题,就感觉非常有趣,如《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啊》《乐观是个好东西,希望你也有》《如何在这操蛋的世界里保持快乐》《我是如何成功地把一家公司开垮的》……让人一看就有阅读的欲望,当然内容更有趣。这对工作、生活压力很大的人们来说,看着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同时也能受到启迪,发人深思,知道怎样面对痛苦和不幸。
我喜欢咪蒙自强自立、努力拼搏的精神。她自己是这样做的,也鼓励女同胞都要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基础,不能依附别人。比如她写的《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是的,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你对自己下过狠手吗?我有》《我这么努力,就是为了有说不的权利》……都是激励女性朋友要有闯劲、有干劲,勇于干事创业,不囿于家庭这个小圈子里。“我们不对自己狠,别人就会对我们狠。”“不逼一下自己,你就不会知道自己的上限在哪里。你先对自己残忍,世界才会善待你。”这些鼓舞人心的话,到处皆是。连我这个暮气沉沉的人也看得热血沸腾了。
咪蒙现在很成功,但咪蒙工作的拼劲也是一般的人不能企及的,同事们说她是“拼命三郎”。咪蒙一天工作16个小时,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开会间隙、坐火车时、乘飞机时,哪怕只有10分钟的时间,她就写作。看来“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话不是空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