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4月24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舟一号天宫二号首“太空之吻”

发布时间:2017-04-24 08:21:40  

 天舟一号天宫二号首“太空之吻”

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   两者会进行三次交会对接

在我国航天历史上尚属首次

yangf170447.jpg

221223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

这一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将实施三次交会对接,这在我国航天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三次交会对接主要目的是验证货运飞船的能力、绕飞至前向对接技术及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天舟一号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其顺利实施标志着我国稳步迈进“空间站时代”。

天舟一号

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逐步靠近

 

4201941分,天舟一号由长征七号火箭发射升空,经过一天多的飞行,221223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天宫二号自2016915发射入轨以来,首次与货运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

在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经多次变轨,于221002分转入自主控制状态,以自主导引控制方式向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逐步靠近。

1216分,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环接触,在按程序顺利完成一系列技术动作后,对接机构锁紧,两个飞行器建立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随后,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入组合体飞行阶段,将按计划开展推进剂在轨补加,以及空间应用和航天技术等领域的多项实(试)验。

周建平说,天舟一号是我国专门针对空间站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货运飞船,与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共同组成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这次任务是空间站货物运输系统的首次飞行,主要意义在于验证货物运输系统设计的正确性和产品的可靠性以及载人航天工程各个系统执行货物运输任务的协调性、匹配性。

周建平说,与其他国家的货运飞船相比,我国的货运飞船瞄准提供更加广泛的货物运输能力的目标。除了全密封货物舱外,还有半密封半开放、全开放货物舱,可以为空间站提供强大的运输能力,把大型仪器、实验设备运上去。

五个月内完成三次对接

1

耀眼阳光下的“太空之吻”

22日中午进行的是第一次交会对接。作为建造空间站必备的关键技术,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已成功完成了多次自动、手动交会对接。与神舟飞船相比,天舟一号具备了360度相位差的交会对接能力。以往神舟飞船和天宫交会对接,必须满足轨道上的一定相位差,而如今的天舟一号,在轨道的任意相位差条件下,都可以和天宫实现交会对接。

另外,本次天舟一号新增加了星敏感器,将确保货运飞船交会对接过程中姿态更加精准。由于货运飞船发动机的配置数量、推力大小和神舟飞船都不一样,所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系统副总设计师徐小平说:“第一次交会对接,实际上是对现有技术实现的又一次验证。”

这次交会对接还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就是新研制的光学成像敏感器首次在阳光照耀区开展工作,这要求敏感器等设备在明亮刺眼的环境下找到目标,好比人们对着阳光看天上的景物,考验比之前更高,这次试验将有力检验中国交会对接“全天时”作战能力。

2 

全自动绕飞后的前向对接

通过第一次交会对接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后,天舟一号将撤离天宫二号,伴随天宫二号180度转向,通过全自主绕飞加速赶到天宫二号前方,从“前”侧与天宫二号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

绕飞是一种高难度的太空动作,需要飞行器进行多次变轨和姿态机动来完成。绕飞主要应用于空间站多个舱段组装,或是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已经在某个对接口,需要腾空对接口时。

徐小平说,未来空间站会有不同方向的对接口,绕飞可以让航天器从多个方向与空间站对接,是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之一。这次天舟一号的绕飞以及在绕飞基础上的交会对接将为空间站建设奠定更多经验和数据,为未来复杂对接做准备。

3

中国首次快速交会对接

完成绕飞试验以后,天舟一号就与天宫二号再次分离,两个飞行器将独立飞行3个月,这期间,天舟一号主要完成搭载的空间科学试验。而在任务末期,天舟一号还将进行一次交会对接试验。同以往神舟飞船交会对接需要大约2天时间相比,天舟一号将进行快速交会对接试验,将验证从入轨到交会对接成功仅需要大约6个小时的系列支撑技术。

这一技术一旦验证成功,将大大缩短航天员在飞船上狭小空间中滞留的时间,减少航天员的体力与精力付出;可以保障科研用品,特别是生物制剂等无法经历长期运输的货品尽快送达空间站。尤其在未来载人空间站等航天器突遇紧急情况时,快速交会对接可以快速地对故障实施抢修与紧急救援等工作,极大地保证航天员生命安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掌握这项技术将填补我国航天领域的技术空白,实现我国航天领域的技术跨越。”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