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4月21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童年如歌

发布时间:2017-04-21 08:45:10  

□殷天堂

离家20多年,难得回故乡一次,便早早邀几个童年的伙伴,跑到广袤的田野里,一玩就是大半天。在村头小桥处挥手告别时,晚霞中村落上几缕炊烟已缓缓升起。多么熟悉又美丽的炊烟呀。它引我的思绪又飞回那单纯、快乐的童年岁月。

那时,乡村里晚上吃饭晚,放学后我们有一段玩的时间。我最贪玩,放学后把书包一扔,不是和伙伴摔“响炮”(用泥巴团个碗型的槽往地上摔),就是摔“面包”(用纸叠的四方块)。当母亲的高嗓门在村子里响起时,才知道该回家吃饭了。习惯成自然,听不到母亲的呼唤我从不自觉回家吃饭。母亲好像也习惯了,不做好饭也从不亮嗓子喊我。

儿时最开心的是到河沟里抓鱼。那时由于贫穷,连最简单的捕鱼工具都没有,只能用手捕捉,庆幸的是我们那里的河沟都不深。每到夏日星期天,我们几个伙伴就不约而同地来到河沟边,把衣服脱净,赤身裸体,然后下河沟排着队蹲下,便开始“围剿”抓鱼。

那时河沟里的鱼很多,水草也很多,鱼大都藏在水草下,鲫鱼、鲤鱼、鲶鱼、黄鳝、泥鳅、螃蟹等。我们的办法虽然土但很管用,不时有“战利品”被扔上岸。我们还有一个抓鱼的方法,就是在一小段浅河沟内用泥巴筑前后两堵矮矮的墙,把墙里面的水放干,里面的鱼一个也跑不了。这种办法“俘虏”了不少鱼,但也很累人。那时连水盆都很少,我们或一人一班或两人一班不停地用双手并在一起往泥巴墙外撩水,一次下来胳膊要疼好几天。还要防止垒的泥墙倒塌,因为小河沟上游不断地往下流水,很容易把泥墙冲塌。不过这种情况不多见,我们安排有专门看泥墙的,有漏水的地方及时补上。

乡下孩子有放学后剜猪草的习惯。那时每家都养猪,放学后伙伴们都会很自觉地挎起篮子、拿着铲子到麦田里或其他庄稼地里剜猪草,剜满篮子的时候,就开始用瓦片比输赢。因此,便产生了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撂窑”。游戏方式是这样的:在地里挖一个小坑,在小坑几米处画一道线,然后人站在线上往小坑里投瓦片,先投入者为胜。这种游戏既让人兴奋又让人懊恼,但伙伴们又乐此不倦,有时满满一篮子草很快输得净光。因担心空着篮子回家会被家人责骂,又得趁天黑前把草剜满篮子。但篮子不是那么容易被剜满的,我们很多时候是趁家人不注意时把不满篮子的草偷偷倒入猪圈。也有炫耀的时候,有时赢的草多,篮子装不下,我们就用绳子捆起来背在肩上,回家后故意让家人看到,家长定会投来赞许的目光。当然,我们从不敢说是投瓦片赢的。

再有就是伙伴们在一起讲故事。几个伙伴在月光下围坐在大树下或麦场里,互相讲述从大人那里听来的故事。那时的故事内容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抓特务的,一种是捉鬼的故事。这两种故事都很吓人,但我们都喜欢听,听后也很害怕,有的吓出了一身冷汗。特别是漆黑的夜晚,有胆小的不敢回家,大声地喊家人前来接或借着别人手电筒的亮光三步并作两步跑回家,还生怕身后有人跟着。有的送了同伴干脆不回家了,就在同伴家里睡觉,害得家长半夜三更里到处寻找。

    快乐的童年总让我回味无穷,在记忆里依然珍藏着童年欢快的笑声,伙伴憨厚的目光和有力的小手不时在记忆里晃动。童年如陈年老酒甘甜醇美,童年如花永远美丽,童年如歌永远飘荡在我的心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