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4月20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细节 助推医改上路

发布时间:2017-04-20 07:59:00  

做好细节   助推医改上路

□程赤兵

 

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已经十几天了,效果如何,数据来说明。北京市卫计委18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从48零时至416零时,全市221家纳入监测的医疗机构药占比及药费均呈下降趋势。在就诊人数方面,二级、三级医院急诊量有所下降,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量有所上升。“看专家难”有所缓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专家就诊量下降明显,降幅达到了14%

医药改革,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推进分级诊疗,让人们摆脱对大医院、专家的依赖,鼓励人们去社区医院就医。初步的结果是良性的,就医分流的趋势已经形成。除了专家号挂得少了,二、三级医院急诊量的降低,以及一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急诊量的增加,也说明改革在按预定的方向进展。

不过,改革的最终效果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甚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观察。任何改革,在最初设计的时候,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注重细节,不断完善,才能助推改革前行,最终为人们所接受,成为新的规则和制度。

比如,专家号减少或大医院的急诊量降低,是件好事。但这个好事,还需要详细的数据分析,有多少人是医改导致了习惯的改变,小病小灾或日常拿药不再去麻烦名医名院,转向了社区医院。有了这个数据,分流才让人放心,因为分流而去的,都是需要分流的人。如果有个别人,确需去大医院诊治,又经济拮据,感觉不能承担更多的费用,则需要制订预案,看看怎么才能帮到这部分人。

社会上普遍疑虑的一个问题,就是取消医药加成以后,医生的收入会不会下降,以致影响医生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也需要进一步观察。这里要说明的是,如果收入真有变化,那么挤掉的是不是不合理的成分?增加的诊疗、手术、护理等费用,能否提升医护人员的待遇,让他们可以在岗位上安心工作?是否还有后手来保障医务人员的收入维持在一定水准之上?这些也都是需要仔细思考,制订方案的。

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社区医院面对突然增加的就诊者和突然增加的药物需求,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有的社区医院的药物已经难以存放,有的出现了部分药物短缺。这就需要社区医院提高应对能力,加快自己的建设和管理水准。要知道,今后基层的医务机构,不再是可有可无、拾遗补缺,其负担的工作会越来越多,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做好服务,形成口碑,真正发挥出作用,需要基层医疗机构及时更新观念。在这一点上,不能拖医改的后腿。

以上说的都是一些细节。可以想见的是,在医改的过程中,这样的细节会有很多,可能会涉及很多方面。而医改最终的成败,也将由这些细节决定。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