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4月10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南省上蔡县探索托养模式破解重残人群脱贫难题

发布时间:2017-04-10 08:41:36  

 “托养一个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

——河南省上蔡县探索托养模式破解重残人群脱贫难题

□新华社记者   孙志平        孙清清

新华社郑州49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是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解决这类人群的脱贫问题是最难啃的“硬骨头”。2016年以来,河南省上蔡县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在有效规避私办托养中心弊端基础上,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脱贫,走出了一条重度残疾人家庭增收脱贫的新路径。

上蔡县地处豫南,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该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0182人,其中因残致贫的8227人,占贫困人口的9.32%

为解决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家庭脱贫问题,2016年上半年,上蔡县摸索建立了集中托养模式,在12个乡镇建成16个托养中心(院),可集中托养重残人员180人。

走进大路李乡栗庄村托养院,首先看到村卫生室,再往里走是6间新盖的平房,其中3间为托养病房,其他3间分别是厨房、餐厅、办公室。每间托养病房里,有2张病床和1张看护床。

临近中午,托养院厨师李玉环正在煎煎饼,熬稀饭。“今天,他们想吃煎饼,喝稀饭,我正准备呢。”李玉环说。她口中的“他们”是托养院里被托养的6名长年卧床的重度残疾人。

记者打开厨房里的冰箱,里边有面条、鸡蛋、豆芽、猪肉、菠菜等。

“在托养院,护工、厨师和被托养的人都是贫困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其他人可专心在外打工挣钱,通过解放劳动力,达到脱贫的目的。”大路李乡民政所所长胡高飞说,“栗庄村托养院现在集中托养建档立卡重度残疾人6人,要看病旁边就是村卫生室,全天24小时由护工照料,生活和就医条件都有较大改善。”

与私办托养中心不同,上蔡县探索建立的集中托养模式,托养对象必须是本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二级以上智力、肢体残疾且日常饮食起居不能自理、家庭无力照料或照料困难的人员,按照“户申请、村申报、乡审批、县备案”的程序,筛选确定入住人员。

上蔡县根据重度残疾人群分布情况,结合实际需求,在全县统筹规划布局托养中心(院)点,确保重度残疾人就近得到托养安置。乡镇托养中心依托乡镇卫生院闲置病房改造,每个托养中心可同时托养10名至12名重残人员。村级托养院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新建或依托村卫生室改建,每个托养院可同时托养6名至10名重残人员。

托养中心(院)建设资金和日常费用支出由“县级财政列支一部分、相关部门整合一部分、集体经济投入一部分、社会各界捐赠一部分”构成。每个乡镇托养中心投入改造资金15万元,每个村级托养院新建资金12万元。

护工和厨师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选聘。通过积极整合扶贫、民政、残联、财政等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托养人员的医疗费用全额承担,每人每天生活费不少于30元,护工及厨师的工资按每人每月2000元的标准按时发放。

34岁的朱松涛是大路李乡马堂村人,母亲死得早,长期以来为照顾老年痴呆的父亲而无法外出打工。20168月,他父亲被接进栗庄村托养院,他开始在上蔡县城干建筑工,工资每月2000多元,今年还找到了对象。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