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王冬霞 通讯员 陈富立 文/图
二十四孝之王祥卧冰。
祁爱丽喂婆婆吃饭。
祁爱丽,西平县芦庙乡韩庄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公公年迈,婆婆瘫痪,面对家庭的诸多困难,40多岁的她多年来无怨无悔。这位善良儿媳的至孝故事,在十里八村传为佳话。今 年3月,祁爱丽被评为“西平县十大好媳妇”。可她却说:“既然自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照顾好公公和婆婆是自己的本分和义务。”
天有不测风云
1992年,祁爱丽与本村青年赵永幸结婚。婚后,公公、婆婆身体硬朗,她和丈夫一起忙地里的农活,日子虽不富裕, 但也有滋有味。祁爱丽与丈夫打算有孩子后外出打工或者在家做点儿小生意,争取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天有不测风云。2015年初春,灾难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婆婆突发脑血栓,她和丈夫及时把老人送到医院,四处借钱为老人治病。最终,老人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婆婆,祁爱丽心如刀绞。她和丈夫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孝心。祁爱丽不分昼夜地照顾瘫痪的婆婆,不嫌脏不嫌累,端屎倒尿,嘘寒问暖。为了不让瘫痪的婆婆生褥疮,她每天给老人翻身五六次,每隔几天,就用温水给老人擦洗全身。每次给婆婆喂药,她都先试试水温,再把药放到老人的嘴里。老人的每顿饭,都由她和丈夫一起喂,一个人扶着老人的头,一个人用勺子把饭菜送到老人嘴里。一顿饭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自从婆婆得病后,祁爱丽和丈夫几乎没睡过一个囫囵觉。婆婆目前虽然恢复得能扶着凳子行走,但吃饭仍需要人喂。
精心照料公婆
婆婆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病发后,她的脾气变坏,一发起火来就控制不住,见谁骂谁,连儿媳妇也不例外。每次被婆婆骂时 ,祁爱丽总是找个没人的地方,任由泪水浸湿衣衫,也决不顶撞老人。别人为祁爱丽鸣不平,她却说:“婆婆病了,因为心里不痛快才会这样,顶撞她会让她火气更大,气坏身体。那样,不仅她受罪,俺也操心,还不如让她把窝在心里的火发出来。”婆婆气消后,她满面笑容地劝婆婆:“以后年纪大了,有什么事慢慢说。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您老人家尽管说,我们一定改。您这样发火伤身体。”老人听后表现出愧疚的样子,觉得对不住善良、孝顺的儿媳妇。
祁爱丽悉心照料着一家老小,生活虽然艰难,但她尽最大努力,把生活调剂得好一些,让公公和婆婆吃饱、吃好。家里每次买了肉、买了稀罕东西,她和丈夫都舍不得吃,让公公和婆婆多吃点儿。晚上,她总是让丈夫先给公公铺好被褥,再照顾他入睡。她自己,无论多忙多累,都及时把公公和婆婆的衣服洗干净,还定期催促丈夫带公公理发。公公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的 ,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
邻居们都说,她这样每天从天亮忙到天黑,实在是太累了。可她却说,既然自己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就有义务照顾好公公婆婆,这些都是自己应该做的。
至孝谱写赞歌
婆婆的病每年都需要一笔医疗费。这对于一个靠种几亩庄稼地、喂几只羊和几头牛挣点儿钱维持生活的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为了节省每一分钱,祁爱丽不但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舍不得给女儿和儿子多买一点东西。女儿和儿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她知道应该给他们多买些营养品,可她却舍不得。两个孩子吃的、穿的,都比别人家的孩子差。虽然孩子们在她面前从来没有说什么,但她对孩子很愧疚。
由于过度操劳,45岁的祁爱丽看上去比同龄人苍老许多。沧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显现出她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但赢得了乡邻的赞许。
大爱无言,患难情深。生活的重担压不倒这个善良、坚强的女人,祁爱丽用真诚的爱心谱写出新时期至孝大爱的赞歌。
她承载着爱心、孝心,义无反顾,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