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野菜 剥花生
107岁老人一生与人为善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文/图
在正阳县真阳街道唐段庄,杨秀英老人已经走过一个多世纪。她依然思维清晰,笑容可掬,身体硬朗,喜欢干活,总闲不住。她最大的女儿也已经90岁,老人一生家境贫寒,年轻时很少吃肉,喜欢挖野菜吃。
女儿帮老人揉脚。
对蔬菜情有独钟
3月20日下午,记者一行来到杨秀英老人家中。正在门口剥花生的杨秀英老人,看见记者,立刻站起身,回屋里搬出凳子让记者等人坐下。老人个子不高,白里透红的脸上,深深地刻着一道道皱纹,像是记录了她这一生的风风雨雨。她的双眼依然有神,说话慢声细语,一脸的祥和。记者不敢相信,眼前这位精神矍铄、思路清晰的老人已经107岁。老人54岁的小女儿李春美拿出老人的身份证,身份证上显示老人出生在1910年3月28日。
李春美说,母亲一生受穷,54岁才生下她。从她记事起家里就穷得很,父母长年有病,他们兄妹4人,她还有一个姐姐、两个哥哥。老人最大的女儿已经90岁,嫁到该县陡沟镇一个乡村,身体还没母亲的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一年让孩子们带自己来看一次母亲。
“还记得小时候父母躺在床上生病的景象。”李春美说,父亲的肺病很严重,不能干活。一到冬天,父亲天天得吃药打针。母亲怕冷,但由于没衣服穿,常常被冻感冒。每年冬天,她就没见母亲有好时候,经常看到母亲躺在床上,50多岁就患有高血压病。
很多村民都说李春美的母亲是个药篓子,谁知,村里很多老人都已下世,而她母亲年岁越大反而很多病都没了,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也都好了。她母亲能活到今天,村里人都称是个奇迹。
“由于家里穷,我小时候从没见母亲吃过肉”。李春美说,她家只有过年时会割肉吃,平时不吃肉。不管有没有肉,母亲从舍不得吃肉,她常看到母亲到地里挖蒲公英、荠菜、车前草等野菜吃。无论是蒸着吃、炒着吃,还是炖着吃,母亲都喜欢,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是吃野菜长大的”。杨秀英老人说,她从小就吃野菜。早年家境贫寒,杨秀英老人很少吃肉。如今日子好些了,但老人对大油荤腻的食物仍不感兴趣,一日三餐仍以素菜、面条、稀饭为主,特别是对蔬菜更是情有独钟,每顿饭都离不了蔬菜。
“奶奶,您喜欢吃肉吗?”记者问杨秀英老人。“不喜欢。”杨秀英老人摇摇头说。
李春美说,如今,母亲年岁大了,也能吃一些肉。她在外吃酒席时,会带一些红烧肉给母亲吃,但母亲也不贪吃,吃两片就行了。
喜欢干活不爱闲着
“只要是晴天,她都会到地里挖野菜。”邻居李根印说,他们经常看到杨秀英老人到地里挖野菜,眼睛还可以,看到什么野菜都能认出,特别是春季喜欢挖蒲公英、荠菜等野菜蒸蒸吃。
“杨奶奶好,您平时喜欢挖野菜吃吗?”记者问老人。“喜欢,野菜吃不够。”老人笑着回答说,并拿着镰刀、篮子要和记者一起去挖野菜。
“母亲从不闲着。”李春美说,她不挖野菜就要剥花生,不管怎样要找个活儿干干。3年前,她还能穿针引线做针线活,如今生活基本能自理。她的耳朵是3年前才开始有些不好使,但一般的声音还可以听清楚。
李春美说,母亲一直跟着她生活,虽然母亲还可以烧锅做饭,但毕竟年岁大了,怕有什么意外,她尽量不让母亲烧锅做饭了,但母亲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找个择菜、剥花生等一些小活干,或者是到地里转转看看。她无论见到谁都会打声招呼,让人家到屋里坐一会,还会进屋搬凳子。当来人离开时,她会留人家在家吃饭,还要送到门口才罢休。
“有一段时间,我嫌母亲年纪大了,就不让她干任何活,这样反而不好。”李春美说,不干活的母亲开始生病,精神也不好。后来,母亲要干的活,只要是力所能及的,她都让母亲干。这样母亲精神也好了,病也好了。
说话间,老人到屋里拿出一个红色小棉袄,高兴地抱着让记者看。她告诉记者,这是去年过重阳节的时候,让她到县城开会发的。那天她穿着这个新棉袄,还领了长寿金。当天有很多人拍照,场面可热闹啦!老人说话间带着笑容,一脸的自豪。
从没见老人发过脾气
李春美介绍,母亲这辈子最大的特点就是脾气好、与人为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发过脾气,从来没有吼过我们做儿女的,任何时候都平心静气,脾气好得不得了。”李春美说,母亲也从未与人争吵过,无论是家人还是村里人。无论村里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母亲从外面回来从来不讲,不讲他人的是非。母亲从没记恨过别人,虽然在100多年的生活中,老人遇到过很多坎坷,但她肚量大,一直咬牙坚持下来,也没有记恨过任何人。
虽然家里很困难,但老人也喜欢帮助别人,谁家有需要帮忙的,只要有人喊,她都会放下手里的活,先帮别人。
“老人遇事想得开。”李春美说,她家里条件一直不好,至今还是村里的贫困户,房子还是旧房子,屋里更没有一样值钱的家具,生活还是很拮据。10年前她得了脑瘤,母亲也常常开导她要想开,说人活在世上,总不能一帆风顺,没有过不去的坎,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坦然面对。当时,母亲90多岁了,她在武汉住院,感到自己要是先走了,母亲该咋办呢。母亲虽然很挂念她,但还是在家里挑起重担,照顾一家老小,很让她感动。就是因为母亲,她在做过手术之后,能够坚强面对人生,渡过难关。
“母亲的心态很好。”李春美说,母亲一直跟着她一起生活,家里大事小事接连不断,母亲一生吃尽了苦,但母亲心态很平和,能吃苦耐劳,与人为善,从不计较,总是喜欢吃亏, 有什么事提得起放得下。母亲为人很乐观,做事不急躁,待人也很热情,知足常乐。在母亲口中说出来的永远都是平和的话语,从没有过激动、不满的情绪,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好人,如今又是方圆十里出了名的老寿星。
经常用艾蒿水泡脚
李春美说,母亲的生活很有规律,一般早上7时许起床,冬天天气好的时候喜欢坐在家门口晒晒太阳,看见有人进进出出总要热情地打个招呼。白天到地里转转,晚上吃过饭后与家人聊会儿天,用热水泡完脚后,七八点就入睡了。
“母亲一生都爱泡脚。”李春美说,从她记事起,母亲天天晚上都要洗脚,还要用热水泡,无论再忙再累从不间断。
“由于母亲大脚指旁凸起的骨头经常疼,母亲还喜欢用熬的艾蒿水泡脚,这样可以缓解疼痛。”李春美说,每到艾蒿收获季节时,她都会到地里去收割一些艾蒿,以便给母亲熬水洗脚。
“洗完脚才能睡觉,这是我一生的习惯。”杨秀英老人说,洗脚心里感觉舒服,每天晚上睡觉以前她都会用热水泡泡脚,几十年来一直如此,从没有间断过,并且还要揉搓足心、脚踝等处,洗完脚后感觉很舒服,睡觉也香。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女儿李春美看来,家中有位年过百岁的老母亲,是件很值得珍惜的事。“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谁都会有老的一天,作为子女,照顾好自己的父母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做儿女最起码的道德标准。”李春美这样说。对母亲的细心照顾,李春美觉得理所当然。
“现在,我给母亲买了一个电洗脚盆,每晚方便给母亲泡脚。”李春美说,母亲一生很苦,跟着她也没享福,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孝敬母亲。为了照顾好母亲,她从未敢走远,也没出过远门。现在,每晚她都会给母亲弄好洗脚水,给母亲洗脚。她会蹲下身子为母亲搓揉脚一段时间,让母亲感到幸福温暖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