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不能失传
□高琳琳
“天晴的时候想不起这些,只有下雨用伞时才想起,在市区已经好几年没见过修伞的师傅了。”昨日上午,家住市健康路人事局家属院的李建国拿起伞送孙子上学时,发现伞坏了,这才感叹已经很久没见过修伞的师傅了。(详见近日《天中晚报》)
每逢下雨,伞是市民必不可少的随身用具。许多市民都有这样的体会,家里有许多伞,有些用坏了不舍得扔掉,但是又遇不到修伞的师傅,所以就一直放着,久而久之就忘记了。修伞这门手艺,会的人已经不多了。
随着手工业的消失,一批曾经耳熟能详的职业现在也慢慢成了历史名词,补锅匠、补碗匠、补鞋匠、修笔匠……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职业现在已不被年轻一代所知。
有人认为这些老手艺之所以面临失传,是因为他们不赚钱,没市场,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其实,尽管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这些传统手艺依然还有存在的价值。因为除了实际的功用价值之外,这些传统老手艺,更为人们所珍视的,是其蕴含的精神层面的价值。
这些老手艺人,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多年的磨炼,让他们的技艺绝对对得起“炉火纯青”这个成语。这种看似简单、与现代社会似乎格格不入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却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纯朴、亲切。他们身上留存着的一些东西,正是当今这个时代的人们渐渐失去的、遗忘的……
时过境迁, 然而一些人、一些物、一些故事都会被滞留在老城区深深浅浅的沟壑中,成为我们内心渴望而不可及的眷恋。希望这些老手艺能够得到传承,让我们在有生之年多一些幸福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