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培养爱因斯坦也要培养鲁班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回应教育改革热点
陈宝生在发言。
12日下午,在全国人大“教育改革发展”主题发布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到,义务教育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基本教育制度,目前还不具备向上延伸或向下延伸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共识。此前,教育部已会同有关部门对校园跑道建设的材料、设计、建筑等分别制定了标准,将于今年上半年进行适应性调查。
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将统一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有记者就此提问目前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如何?
陈宝生介绍,我们国家现在有300万名乡村教师,他们是我国基础教育的脊梁,是农村孩子成长的园丁。乡村教师的短缺,突出表现在“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
解决“下不去”,《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颁布后,我们又深入实施了“特岗计划”,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毕业生到乡村去工作。连片特困贫困地区和265个连片特困贫困地区之外的省级贫困县都纳入了这个范围。
解决“留不住”,主要有三招。第一招,中央财政投入了52.53亿元,主要是提高乡村教师的补助,让他们在乡村从事教育劳动得到相应的补偿。共有8.1万所学校的近130万名乡村教师受益,人均300元左右。第二招,在全国为乡村教师和特岗教师建设了40万套周转房,让他们能够安心在那里工作。第三招,提高他们的荣誉。
解决“教不好”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水平比较高的校长教师向乡村流动。有一个好的校长带着一帮老师,这个乡村的教学水平会逐步提高。
尚不具备延长义务教育的基础
近几年,不断有人提到要将义务教育的年限增加,一是向下延伸,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还有一种是建议向上,将义务教育向高中阶段延伸。
针对这一问题,陈宝生表示,义务教育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教育制度,具有强制性、普及性和均衡性的特征。义务教育是向上延伸还是向下延伸,这要依法确定,是国家事权。
所谓向下延伸,就是将学前三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向上延伸,就是把高中教育阶段纳入义务教育。从强制的角度,这会带来很多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具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和社会共识。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时间还不长,还是低水平的,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很多问题。也就是说,向上、向下的延伸基础还不牢靠。
另外,从孩子的成长和个人选择来看,增加或保持一定的个人选择、家庭选择,对孩子成长是有好处的。所以,现在我们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什么时候具备、什么时候延伸、向下延还是向上延,那要看以后的发展。
既要培养“爱因斯坦”也要培养“鲁班”
如何发展职业教育、弘扬工匠精神?陈宝生介绍,教育部门采取了不少措施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比如,发布制造业人才规划指南,加快人才培养;促进产校融合,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在制度上解决现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分离的状况,建起“立交桥”,在职业学校就学的,想上普通学校可以转过去。目前,普通高校先录取,然后职业学校再录取,好像职业学校低人一等,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从制度上作出安排。
陈宝生说,建设教育强国,职业教育非常重要。它和普通教育一样,是我们国家实现现代化最重要的智力保障。我们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也需要培养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
发展校园足球不是速效工作
校园足球发展备受社会关注。陈宝生说,把校园足球搞好,不是一个速效工作,需要较长时间。
陈宝生介绍,第一件事就是做大分母抓普及。建4万所足球特色学校,参加的人越多,选择的余地越大。第二件事是做强分子抓竞赛,要比赛出来的人,而不是人为挑选的,要靠脚下功夫。第三件事是师资队伍抓培训,把现在运动员能用的用起来,当教练、搞培训。第四件事是有序发展抓标准,不能一窝蜂、一哄而起搞运动。第五件事是保障条件抓短板,现在最大的短板是场地,要靠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第六件事是开阔眼界抓交流,“走出去”向强者请教,与他们比赛。第七件事是加强管理抓协同,教育要和体育合作,学校要和企业合作,各方面协同起来,目标就是把中国足球搞上去。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