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3月10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普会寺镇的美丽传说(上)

发布时间:2017-03-10 08:47:24  

普会寺镇的美丽传说(上)

金牛山上故事多

□晚报记者   张广智   /

普会寺镇位于确山县城东南部。全乡总面积72平方公里,下辖张营、钱沟、姚庄、马沟、袁庄、白山、宋楼、台予坡、普会寺10个行政村,157个村民组,近2.5万人,耕地面积近5.3万亩。境内东西多丘陵,中间为平原,南北狭长。东部以金牛山为主的山区大理石、石灰石、花岗岩等矿藏丰富。薄山北干渠贯穿全乡9个行政村,长度为11.6公里。北部有十里河,南部有溱头河,中西部有四座水库,水利条件优越。这里交通非常便利,京广铁路紧临南北,224省道连接东西,京港澳高速穿境而过,所有的行政村均修通了水泥路。

201612月,经省政府批准,普会寺撤乡建镇。

普会寺镇不仅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而且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美丽的传说、故事也得以传承。记者34日在此地采访时,普会寺镇党委书记韩志强、普会寺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政及一些村民向记者讲述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reny170319.jpg 

许多人慕名来到普会寺镇文化广场。

金牛山的来历

金牛山位于普会寺镇东部马沟村。金牛山的来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在上古时期,这里原本地势平坦,大禹治水来到此地,见这里的人还居住在洞穴之中,以采集、渔猎为生,经常受苦、受冻、挨饿。于是,大禹留下一位农夫来教授这里的人造屋及农耕技巧。为了帮助农夫,大禹给农夫留下了一头金牛和十颗金豆。大禹说,只要给牛吃一颗金豆,金牛就会在十年里有使不完的劲。

开始的几年里,农夫兢兢业业地履行着大禹交给他的任务。但是时日久了,他就开始思念远方的家乡和亲人,可是这里还有万亩荒地需要开垦,不知道何时才是尽头。为了加快速度,他一次给金牛吃了两颗金豆,结果金牛变得十分强壮,日夜不停地进行垦荒,速度也加快了不少,农夫心里很高兴。

由于思乡心切,农夫起了偷懒之心,他把剩下的金豆都给金牛吃了。谁知,金牛吃了之后,身体开始变大,大得像座山一样遮住了天空,身上的犁子也变得很大。金牛开始拉犁耕地,把原本宽阔平坦的大平原,一下子犁出了九道又深又长的大沟壑。最后,金牛的身体坚持不住了,它开始爆裂,倒向地面,它的肢体化作一座高山,后人称之为金牛山。在山顶上长着两棵又高又粗并且弯弯曲曲的参天大树,人们远远望去像是金牛的两个大犄角。所以,当地人称此山为“金牛山”。

金牛洞的传说

金牛山上有一洞名曰金牛洞。传说此洞与其他地方相通,有人在洞里放进一对鸭子,过了几天,鸭子从确山县另一个乡三里河乡跑了出来,甚为神奇。1984年文物考察时,发现洞内有摩崖石刻,工作人员将石刻拓版,现保存在确山县博物馆内。

也有另一说法:金牛洞里有个金盘子,金盘子里放的饭菜,吃了之后还会有,一直吃不完。因为那时比较贫困,村民经常吃不饱饭,于是村民约定俗成:谁家来了客人,就去取金盘子用来待客,好让客人吃顿好饭。客人走后,就重新把盘子放回洞中,以便他人取用。村民们一直延续这个规矩,直到有一天,有个村民起了贪念,想把盘子据为己有,取用之后没有送还。后来,这个村民遭到天谴,全家得病而亡,金盘子也不知所踪了。

金牛山的金豆子

俗语说:“金牛山上有金豆子。”这个也是根据传说而来的:在很久以前,金牛山下有一户人家有个孩子叫二娃,他家里很穷,从小父母双亡,靠给地主家放牛为生。

有一天,二娃在山上放牛。天快黑了,二娃的牛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就到山上的山洞去找。山洞里一片漆黑,二娃越走越害怕,想要返回,可是又怕地主打他,只好鼓起勇气继续往前走。越走越亮,他看到洞里有一位老奶奶正在磨豆子。二娃走过去问道:“老奶奶,我的牛找不到了,你见了吗?”老奶奶说:“我没看见。来,我给你抓一把豆子,你把这豆子卖了,就可以还清地主的债,还可以买地盖房了。”

二娃非常犹豫,这把豆子真的有那么神奇吗,可以还清地主的债务并能盖房买地?二娃犹豫半天,接住了这把豆子,按照老奶奶的吩咐出了山洞。等到他下山一看,这把豆子不是一般的豆子,而是一把金豆子。二娃把老奶奶的金豆子卖了,还清了地主的债,而且盖了房、买了地,娶了媳妇,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

金牛山现已探明有石灰岩、花岗岩等多种岩石,不少村民都因此山资源而致富了,也算是应了“金豆子”之说吧。

金牛山的宝藏

很久以前,金牛山的山腰中间有一扇大石门,石门长年紧闭。石门两边各有一门神看守,两个门神看上去让人十分敬畏。

有天,来了一个外国人,他知道此山中有很多珠宝,就起了盗窃之心。可是他怎么也打不开这扇门。他想尽了一切办法,用铁锤砸、铁杠撬,可是怎么也打不开,累得他精疲力尽,就靠在石门上睡着了。

沉睡中,这个外国人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向他走来。他就问老人:“你是谁?”老人说:“我是这里的土地神啊,也是给你托梦的人,你不是想要这里的黄金和珠宝吗?想打开这扇门,就要先找到门的钥匙。”外国人愣了一下问:“怎么找到这把钥匙?”老人指着远处说:“离这里不到四里的地方有一片西瓜地,那里的西瓜哪个最大,哪个就是这扇门的钥匙,记住,一定要最大的!”外国人又问:“你怎么知道西瓜钥匙啊?”老人又说:“我是这里的土地神,也是掌管这扇门的主人。这扇门有三千多年没有打开过了,我怕钥匙放在身边丢掉,就把它变成一个大西瓜。每年只要种西瓜,长得最大的西瓜就是这把钥匙。找到钥匙后,在门前要说:西瓜开门吧!石门自然打开。”老人说完后身子一转,只见一股白烟飘过,他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贪财的外国人

外国人醒来后,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仙人指引,他非常高兴,便去找那片西瓜地。果然,走了几里地,他看到一块西瓜地,这里的西瓜又大又多,让他喜出望外。过了一会儿,他又犯愁了,究竟哪个才是最大的西瓜?无奈之中,他只好向种瓜人求助。种瓜的老汉听完之后,对他说:“要我帮你可以,不过石门打开后,里面的黄金、珠宝要分给我一半。”外国人犹豫了一下,勉强答应了。

老汉径直来到一个西瓜前,用手指着说:“这个就是最大的西瓜。”外国人一听,立马上前摘掉那个西瓜,向石门方向奔去。老汉紧跟在其后。两人气喘吁吁地来到石门前,外国人迫不及待地说:“西瓜开门吧!”于是石门打开,忽然一道亮光从里面射了出来,两人目瞪口呆,只见洞里金光闪闪,全是黄金和珠宝,中间还有一头金牛正在拉着金磨,磨着金豆。

外国人连忙把西瓜放在地上,冲了进去,想把金牛和金磨拉走。这时候,老汉在门口突然觉得,中国的宝贝怎么能让外国人拿走?于是,他抱起西瓜狠狠地往地上一摔,西瓜被摔碎了,瞬间就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石门迅速关闭了,外国人被关在里面,再也出不来了。

莲花状的石磨

很久以前,在普会寺镇东部樊店村和马沟村境内有一座山,此山顶南面有一个眼洞,北面有一个莲花状的石盘。

传说山上的放牛人及过路人等经过此地,干渴难耐时,就在山头南面的眼洞里用力吹一口气,石盘上就会出现一盘水,供人解渴。因此,此山被称为“莲花山”。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村民上山还能喝到石盘里的水,后来,随着发展经济开采矿山,此景不复存在。

莲花山里有莲花洞,早年曾有村民到洞内探险,听闻洞内较大的地方有一室之大,小的地方仅能供人爬行穿过。莲花洞极深,该村民探得有三层楼高,后因洞内空气不畅,没有再深入探究。

莲花山上还有石像,有站像、坐像坐在莲花盆中。后来,石像都被运走了,现在已经不复存在。

郑板桥修马沟桥

马沟桥又名斩龙桥或剑桥,在普会寺镇马沟村境内。

相传此地有条龙作怪,年年修桥年年塌,使当地村民有苦难言。当时正在河南某县做县令的郑蛮子(即郑板桥)想到一个办法。他在此修桥时,在桥下镶嵌一把斩龙剑,剑尖向下,龙在经过此桥时被该剑一剑劈开,该桥才得以保存。该地从此风平浪静,再无灾难。

普会寺镇的美丽传说还有很多,下期《望河楼》文化周末,记者将接着为广大读者讲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