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希望保险合同言简意赅
看保险合同像看“天书”
“前段时间我给父亲买了一份保险,可买了之后发现保险合同书太长了,内容相当繁琐。不知道这么厚的保险合同要看懂有捷径吗?” 昨日上午,市民陈女士拨打晚报“维权吐槽”热线2838707反映,自己买的保险合同页码多,看了半天也没看懂。虽然她知道保险合同的内容是保险业务员特别为客户精选的,可稀里糊涂地签字后感觉不好。
保险合同如“天书”
刚买了保险的陈女士说,现在人们的保险观念越来越强,购买保险的人越来越多。但看着厚厚的合同书里诸多条款、表格、复杂的专业术语,师范学校毕业的她感到读不懂。在签订保险合同时,她对着厚厚的合同书,根本就没看完。回家后,她试图把那些内容看完,可每次看一会儿后就再也看不下去了。
“感觉有点儿糊涂。这些合同书的字体很小,内容像文言文一样难懂。”陈女士戏称自己看保险合同时像看“天书”。
事实上,很多投保人都有过陈女士这样的感受——面对复杂冗长的保险合同,很难仔细看完,更不要说对一些条款进行仔细研究了。
陈女士说,她给父亲买了大病保险,对于保险条款中频频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很头疼。她随便翻开保险合同的一页,就能找出几处看不懂的条款内容。比如,其中一条中写着“公司给付‘提前给付保险金’后,主合同的保险金额、各项保险给付、保险单现金价值及续期保险费,均按‘提前给付保险金’与当年度疾病身故保险金的比例相应减少”。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是什么,陈女士一直弄不明白,即便上网查了还是不懂。
陈女士说,类似“提前给付、现金价值”这样的专业词汇和难懂的保险条款,不仅她看了直挠头,有的内容就是问保险代理人,对方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希望保险合同通俗易懂
对于不少市民提出的希望保险合同简单通俗化,不少保险界人士认为,保险合同的专业化并不是在驻马店或者河南才存在,在国际保险业都是一样的。毕竟,保险业是技术性比较强的行业,技术性强自然会使保险合同复杂化。
最重要的是,保险合同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合同,书写方式必须具体、专业。保险公司是承担风险的,如果使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很有可能留下漏洞,被心怀叵测之人利用,使保险公司面临风险。
不少市民表示,保险作为一种金融产品,合同需要具有严谨性,但不一定用只有保险专业人士或者法律专业人士才能看懂的词汇和语句。因为这样的保险合同间接地要求消费者具有一定的保险专业知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希望保险条款能够在特定情况下实现简单化、通俗化,毕竟用比较亲切、通俗的语言解释条款,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保险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