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2月28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有偿做家务,应该吗?

发布时间:2017-02-28 08:48:32  

孩子有偿做家务,应该吗?

老师:帮忙做家务是义务,给钱奖励不合适

□周刊记者  肖婷婷

时下,不少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做家务,采取“以钱换做家务”的方法,将每项家务活儿都明码标价,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报酬。有家长担忧,这种方法会让孩子养成“不给钱不做家务”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孩子成长。那么,到底该不该为孩子做家务付“工钱”?

不给钱孩子不干活

市民王浩林告诉记者,他的儿子涛涛今年上小学3年级。为了鼓励孩子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儿子做家务他为其发“工资”。

“帮爸爸扫扫地,一会儿家里要来客人。”“如果你能给我5元钱,我就考虑考虑。”王浩林说,儿子的话让他挑不出毛病,这么小的孩子竟能说出这样的话让他有些惊喜,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儿子5元钱。“5元钱事件”后,儿子变得唯“钱”是从,不管让他做什么都得给钱,没钱免谈。

擦桌子1元钱、扫地1.5元钱、包月倒垃圾20元钱……王浩林专门制订了一份“价目表”,儿子每次做家务后,他都会在本子上记下,待周六统一结账。

“看着孩子变成这样,这两天我一直在想,用付钱的方式引导孩子做家务的做法会不会适得其反?”王浩林说。

给报酬的“招儿”少用为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都采取过发“工资”的形式鼓励孩子做家务,但多数半途而废,其中的原因有多方面。

有的是孩子嫌付出的劳动多,得到的钱少,不愿干;有的是孩子不缺零花钱,劳动热情不高;有的是家长“拖后腿”,看孩子学习忙,自己先放弃了。

市区某小学的语文老师黄秋莎表示,用给报酬或者物资奖励的方式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意识,但容易让孩子走入误区,会让孩子养成不为亲人、身边的人着想的不良习惯。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有一些义务劳动是没有报酬的。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家里的清洁卫生,不仅需要爸爸妈妈打扫,孩子也应该动手。因此,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应该的。”黄秋莎说。

少批评多表扬

让孩子爱上做家务

黄秋莎说,其实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家长应及时肯定孩子的劳动成果,保护孩子的劳动积极性。如果孩子做的事不能尽善尽美,甚至好心办坏了事,家长千万不要嘲笑或批评指责,而应在表扬孩子优点的同时提出改进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帮你做了家务,你最好的奖励就是夸他。‘今天你把地扫得很干净,就是忘了扫角落,明天你肯定会把地扫得更干净’‘儿子真棒,桌子擦得比妈妈擦得还干净’。类似以上这些简单的话语就可以让孩子得到很大的满足。除了口头表扬外,家长还可适当地给予孩子物资奖励,如一个孩子喜欢的玩具,一本好看的书,都能让孩子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黄秋莎说。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