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张广智 许 静/文 王建成/图
继央视春晚把老乐山“打铁花”的壮观场景向全球展示之后,2月17日晚,“确山铁花”在老乐山南门广场再次华丽绽放。金花怒放,灿烂夜空;蛟龙狂舞,一派欢腾。万千游客争睹,各路记者采访,央视记者也再次赶来抢镜头。
据了解,“打铁花”这一千年绝技起源于老乐山道教文化,是民间工匠及老乐山道人共同祭祀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而举行的活动,后来演变为综合性民间传统庆祝仪式。目前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素有“民间焰火之最”、“中原文化奇葩”、“中华第一铁花”的美誉,于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打铁花”的表演形式和操作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惊险:组织者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个丈余高的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部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表演者把炽热的铁水注入柳木棒凹槽里,用另一柳木棒击打,一瞬间铁水迸溅,点燃烟花爆竹,形成火树银花的壮观场景。
2016年9月中央电视台CCTV-7录制“乡村大集合,欢聚老乐山”,同时对“确山铁花”进行了全程录制,并于2016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播出。
当晚老乐山上的“打铁花”表演,吸引了数万名游客前来观看。现场金花闪烁,龙腾虎跃,锣鼓铿锵,人声鼎沸,生机勃勃的景象预示着生态乐山的美好前景。
火树银花。
相映成趣。
击打瞬间。
央视记者现场采访。
吸引数万人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