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记者 左蕊
“元宵节,我们家乡人用吃汤圆、赏花灯、猜灯谜、舞龙灯、舞狮子等方式进行庆祝。”2月7日,记者见到南方人钟女士。一见面,钟女士便向记者介绍起她的家乡是如何过元宵节的。
钟女士告诉记者,她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经济水平不高,生活比较简单,很多吃的东西都是父母制作的,元宵节吃的汤圆就是其中之一。
“记忆中,过节前,妈妈会拿出糯米,用水泡胀后,连水带米灌入小石磨中,一圈一圈碾磨出洁白的水磨浆,然后去水得到水磨粉。做汤圆的粉有了,下一步就是做馅儿。”钟女士回忆,她的妈妈把黑芝麻或白芝麻炒熟,晾凉后,拌入白砂糖,倒入石盅中,慢慢地捣成甜甜的芝麻粉。
原材料都做好后,就开始包汤圆。“从和好的面团中,取下一小块面,用手捏成圆形,中间厚周边稍薄,然后把香香的芝麻馅放在中心位置,轻轻把边向中间围,手法要轻,因为力度掌握不好就容易包漏。包好后,轻轻揉搓成可爱的丸子状后就可以下锅煮了。这样做出来的汤圆吃起来比较弹,有嚼头。我记得那时包汤圆的时候,大家围坐在一起,你包一个,我包一个,非常快乐。”钟女士说。
社会飞速发展,现在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愿意自己动手做食品的人越来越少了。“一些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手艺失传了,没能得到很好的传承,很遗憾。去年,因为工作关系,我没能回家陪母亲过元宵节。吃着从超市买来的汤圆,虽然很香,可没有妈妈做的汤圆的味道,一股淡淡的乡愁浮上心头……”钟女士失落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