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2月08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PM2.5监测网建成

发布时间:2017-02-08 08:31:22  

 全国PM2.5监测网建成

京津冀监测站布局更密集

 

日前,在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与科技日报社联合召开的雾霾防治专家座谈会上,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郝吉明介绍,我国已建成了全球最多的大气监测超级站。另据悉,全国PM2.5监测网已建成,监测站在京津冀布局得更密集。

 

监测站在京津冀更密集

 

据公布的资料,“十二五”以来,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单项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初步形成了满足常规监测业务需求的技术体系,发展了PM2.5、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在线监测技术,有效支撑了我国“十二五”空气质量新标准的实施。

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介绍,全国PM2.5监测网已建成,监测站在京津冀布局得更密集。“其实我们更关心的是组分网,不仅测PM2.5浓度,还测到底有哪些成分,解释污染物是怎么产生的。这包括手工采样站、激光雷达站,通过航空平台看污染物在大气中怎么迁移、传输过程什么样。”陈吉宁说。

 

遥感监测让数据无法修改

 

对于地面监测站被“精准治霾”的问题,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贺克斌说,地面站数据有被“修改”的可能性,但天上卫星实时传输的环境数据无法修改,可与地面站数据相互印证。

目前,卫星环境遥感监测已在国内多领域应用。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的李倩博士说,北京的环境遥感监测系统可实现对国内主流环境卫星的接收、数据处理和产品生成。

“我们建立了一个颗粒物遥感监测网络,分为卫星遥感和地基遥感两部分。卫星遥感是自上而下对颗粒物、灰雾等大气成分污染过程进行监测;地基遥感激光雷达用得比较多,利用光学监测手段可看到污染层叠分布和污染输送。”李倩强调,遥感不仅可做定性监测,结合气象模式等,还能发现不同风向下,外界与北京间的跨境传输、突发事件的环境影响。

“未来环境遥感监测发展方向还体现在广度、深度和精度上。”李倩说。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副司长吴季友说,“十三五”期间,将对1436个空气质量监测国控网点进一步优化,更客观地反映空气质量情况。    (据新华社)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