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头 守岁 穿新衣
过年习俗难忘记
□晚报记者 高琳琳
“现在生活好了,天天都跟过年似的,小时候的那种期盼没有那么强烈了。”昨日,市民陈辉感叹,虽然小时候家中不富裕,物资也不丰富,但是过年的点点滴滴能唤起自己对过年习俗的美好回忆。
心中最美好的盼望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陈辉说,这是很多人小时候唱的一首儿歌。那个时候,对于“年”的盼望很多很多。
几十年过去了,虽然儿时的好多回忆已渐渐模糊,但那些关于过年的记忆碎片却随着岁月的沉淀越发清晰。
“也许是因为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对我们来说才珍贵。每一个关于儿时过年的符号都牵动着我们的心。”陈辉说,记得小时候每逢过年,不管自己敢不敢放鞭炮,都会让爸妈买。看着绚丽的礼花,听到清脆的响声,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儿时过年的时候,路边会有卖鞭炮的摊子,大年三十会摆到中午一点,几个孩子凑凑身上的钱买些小鞭炮,足够大家玩一下午。放炮一个人没意思,要和小伙伴们一起,走一路放一路,那种快乐无法用语言表达。
对很多孩子来说,过年最开心的应该是有新衣服穿。穿上新衣服,小伙伴们都会炫耀,脸上洋溢着快乐和幸福。如今,购置新衣服已成为家常便饭,那种纯真的快乐远没有小时候那样强烈。
磕头挣到零花钱
“儿时,我最喜欢给长辈拜年,因为有压岁钱可拿。拿个小垫子一跪,红包就来了,甭提多开心了。”38岁的周丽对记者说,压岁钱塞进口袋的感觉真好,而现在自己已经是给孩子们发压岁钱的长辈了。
周丽说,那时候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就开始兴奋,平时不爱跟大人打招呼的自己见了谁都不怕,因为会有压岁钱。几天下来,俨然成了个小“财女”。每年得了压岁钱,母亲总是第一时间要走,说是怕被小偷偷走。
“我那时还小,最怕小偷,所以每次都会把压岁钱交给母亲。可放着放着,压岁钱就被母亲花了……”周丽笑着说,这些都是长辈的“心计”,她现在也是这么跟孩子说。
周丽告诉记者,小时候,他们家还有一种挣压岁钱的方式,就是除夕夜吃饺子,其中几个饺子中放有硬币,谁吃到硬币就是谁有福气,有红包可拿。几个孩子为了吃到硬币,都吃了不少饺子。
在周丽的抽屉里,至今还放着几十年前挣的50多元压岁钱。她说,这一年的压岁钱她挣得最多,当时就把钱藏了起来,可事后忘了放在哪儿,几年后才找出来。这50多元钱周丽一直没舍得花,虽然这些纸币都不流通了,但每次拿出来,都是一种怀念。
守岁喜迎新年到
“自打我记事起,就有春节联欢晚会。那个时候小,印象深刻的不是什么节目,而是和家人一起守岁,迎接新年到来,但是我还没等到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就睡着了……”周丽笑着说。那个时候,春晚是最辉煌的娱乐盛宴,时间一到,每家每户都会坐在电视机旁守着,生怕错过一个好看的节目。孩子们最盼吃年夜饭。盼吃年夜饭,倒不是想吃什么东西,只是觉得这么多人坐在一起很热闹,很好玩,心里快活……
“那会儿一到过年,孩子就不会因为长了几颗蛀牙被禁吃零食,瓜子、花生、糖果、油炸小吃等,平时不能痛痛快快吃的东西,在过年的时候,我们会把肚子吃到圆圆的……”周丽说,一边守岁,一边吃小吃是最惬意的事。
在大家的印象中,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前,瓜子、花生,以及各种糖果摆在桌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东西聊天。午夜12时,家家户户开门放鞭炮,霎时间,鞭炮声震耳欲聋,预示着新的一年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