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个高尔夫球场被责令取缔
另有18个被责令退出 47个被撤销 507个被要求整改
111个球场被责令取缔、18个球场被责令退出、47个球场被责令撤销、507个球场被要求整改……历经十余年“禁令”、六年清理整治,全国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结果22日公布。
高尔夫球场
【球场“亮剑”】
分类整治683个高尔夫球场
2004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及水资源,遏制高尔夫球场盲目建设的势头,国办印发《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律不得批准建设新的高尔夫球场项目。此后虽国家层面多次下发禁令,但在十余年的时间中,一些地方或视国家的禁令为一纸空文,或对执行禁令敷衍塞责,反而出现高尔夫球场数量不降反增、“越禁越多”的怪现状。2011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全国高尔夫球场综合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启动了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国共有高尔夫球场683个,除西藏自治区外,各省区市均有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情况为:
1. 取缔类球场:全国共有111个球场被责令取缔,已停止了经营行为,土地按照规划恢复原状,消除了球场特征,拆除了违法违规建筑物,依法依规追究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2. 退出类球场:全国共有18个球场被责令退出,其中,17个球场已退出占用的相关保护区域的土地并恢复原状,1个球场在按要求退出。
3. 撤销类球场:全国共有47个球场被责令撤销,已停止各类建设和经营活动。
4. 整改类球场:全国共有507个球场被要求整改。其中,11个球场已被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动关闭,496个球场已进行整改。
经过此次清理整治,我国已逐步建立起各地方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国务院有关部门承担监督责任的责任机制。
【触碰“红线”】
被取缔球场“九宗罪”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2日公布了高尔夫球场清理整治结果,北京温榆河高尔夫球场等全国111个球场被责令取缔。这些被取缔的球场触碰了哪些“红线”?
据了解,被列入取缔名单的高尔夫球场主要有9大问题:
1. 违反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规划占用大量耕地。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新建高尔夫球场的通知》印发之后或相关保护区划定之后开工建设占用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或缓冲区、饮用水水源一级和二级保护区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及以上保护区(含核心景区)。
3. 存在弄虚作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4. 不退出占用的天然林或国家级公益林地。
5. 在河道滩地、行洪区、湖泊及水库库区内建设且无法消除防洪隐患。
6. 取用水无法通过水资源论证以及在地下水禁采区取用地下水,没有替代水源。
7. 地方政府提出取缔意见。
8. 清理整治工作期间顶风新建、拒不停工。
9. 在规定时间内隐瞒球场情况未纳入清理整治范围且已开工建设。
【各方声音】
刹住违法滥建之风
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这次清理整治之后,能否真正刹住高尔夫球场违法滥建之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正本必须清源。业界指出,为何一些地方敢于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干部沉迷于高尔夫消费的同时,默许纵容违规建设,主观上“不想禁”;有些干部将高尔夫球场作为地方招商引资的“标配”,客观上感到“不能禁”;还有一些干部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执法难,禁不了”。
云南农业大学教授车伟光建议,为防止政策落实不到位,必须严肃追责制度。今后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要严格追究地方政府部门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增强政策威慑力,不能“雷声大雨点小”。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清理整治中,根据球场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地严肃追究了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有关负责人员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清理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存在顶风新建、拒不停工、隐瞒不报行为球场的问题线索,移交中央纪委进行“一案双查”,严肃追究了有关党员干部的责任。
【正本清源】
设置平民“大餐”
而非特权“盛宴”
“推开窗户,滨河公园美景尽收眼底,终于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在被取缔的辽宁沈阳原江南高尔夫球场南侧的浦江苑小区,沈阳市民戴锡新高兴地说,以前高尔夫球场被铁丝网围着,虽然就在小区门口,可普通百姓只能看看,进不去。球场被取缔后拆掉了铁丝网,变成了市民公园,居民们晚上可以去健身,尽情享受浑河美景。
从“高不可攀”的违规高尔夫球场变身人人共享的市民公园,江南高尔夫球场的变迁说明一个朴素的道理:高尔夫本身是一项体育休闲娱乐,不应该异化为“贵族运动”。
记者从监管部门了解到,取缔之后的高尔夫球场如何使用,由地方政府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作出规划安排。
高尔夫球场一度“繁荣”的背后,与政商腐败、虚荣奢靡之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引起群众的极大反感。而在一些国家,高尔夫多定位为普通的大众体育运动。“我国高尔夫运动应该大力发展公共球场,多建设社区体育公园和迷你高尔夫球场,让普通居民也可以通过高尔夫运动享受休闲娱乐。”北京林业大学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韩烈保建议,还可以鼓励利用荒山、荒坡、沙地、裸岩、垃圾填埋场、废弃矿场等不宜耕作的土地建设高尔夫球场,在发展高尔夫运动的同时实现生态修复。
专家认为,高尔夫运动不是特权阶层的“盛宴”,清理整治后应探索制定高尔夫球场的规范性指导文件,引导这项运动健康发展。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也要切实发挥好管理职能,严格规范管理运营球场,依法监控球场环保、节水、取水等行为,坚决查处顶风新建、违规扩建的高尔夫球场,严防已清理的球场“死灰复燃”。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今后再发现顶风新建、违规扩建的高尔夫球场,各地要坚决“一案双查”,球场一律取缔,严肃追究监管责任。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