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1月20星期五

按日期检索

放大 缩小 默认

气象万千话对联

发布时间:2017-01-20 08:48:33  

□张斯馨

国人多有对联情结,我也未能免俗。对联又称楹联,春节贴的叫春联,最早始于五代,讲求对仗、平仄协调,乃诗词形式的演变。

对联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春联,不仅平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悄然提升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对联的类别繁多,有天地对、风物对、人事对、连珠对、双声对、叠韵对等。对联中有古今语汇之芳华,有春风秋月、夏雨冬雪,亦有山河锦绣、鸟语花香……

古今忠勇英烈之士和圣贤哲人所撰对联,多是义薄云天、警示后人之句,读之常让人热血沸腾。那些文坛巨星则寄情山水、托物言志,赋予了对联的温度与温情,常使读者痴、听者醉,达到不能自已的境地。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就是一副横空出世、大气磅礴的妙联。梁章钜赞林则徐“帝倚以股肱耳目,民望之若父母神明”之联亦属上品,而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则更有英雄气概,且联如其人,令人感动。李大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之联,则彰显了这位革命先驱的博大胸怀和高远之志。

励志类对联已传唱久远,诸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未出土时先有节,至凌云处尚虚心”等,让一代代学子受教不浅。

一些借景抒情之联,更不乏清丽脱俗之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语句之凝炼、对仗之工整,让人叹服。

一些有关对联的趣事也饶有兴味。据传,清代“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因世人难求其墨宝,他每年除夕所贴春联,入夜即被人揭去。无奈,他于这年贴联为“福无双降,祸不单行”,果然得以保存。初一凌晨,于上下联后各续三字:“今日降”“昨夜行”,堪称奇妙。他的“春风放胆去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联句亦脍炙人口,广为传诵。苏轼联“草号相思,思岸柳眉弯腰细;花名含笑,笑石榴齿露皮斑”,由花草引发二树木,亦褒亦贬,又用顶真、排比修辞,声情并茂,耐人寻味。

更令人神往的是那些名胜联,它们以文辞的巨大魅力,让游人刻骨铭心,也让这些景观、胜迹名扬天下。如蔡锷、朱德合撰的云南雪山关联,联云:“是东南第一雄关,只有天在上头,许壮士生还,将军夜渡;作西蜀千年屏障,会当凌绝顶,看滇池月小,黔岭云低。”下笔千钧、气势如虹,且颇富文采。滇池大观楼、岳阳楼、滕王阁等处的对联亦各具特色,意境美妙,如群星璀璨,闪烁在历史的银河里。

某些游戏类联亦庄亦谐。如谜联“玉管通地理,朱笔点天文”,暗喻荷花,惟妙惟肖。民间传小尼姑难李鸿章联:“冰冻兵船兵碎冰,冰开冰走;泥污尼鞋尼洗泥,泥净尼归”,更是充溢着制联人的文字智慧。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