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晚报数字报

2017年01月20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雕达人”吴振清的精彩人生

发布时间:2017-01-20 08:46:35  

 精雕细琢    孜孜以求

“根雕达人”吴振清的精彩人生

□晚报首席记者   李玉荣   /

无论是平淡无奇的树桩,还是珍贵的金丝楠木,在他手中都能变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工艺品。

他并非美术专业出身,却能将根雕艺术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在业内颇有名气。他就是半路出家、醉心于根雕艺术的正阳县人大退休干部、县书画协会顾问——“根雕达人”吴振清。

guojg1701171.jpg 

吴振清和他的根雕作品“牛”

guojg1701173.jpg 

根雕作品“鹰”

自学成才的“根雕达人”

昨日下午,记者走进正阳县城关吴振清家中,看到各式根雕作品摆满了书架。牛、鳄鱼、猴、熊猫、鹰,应有尽有。在他的桌下、床底,堆满了原材料,还有一些半成品,以及各种工具。树根、树桩在吴振清的手中化为形态各异的根雕艺术品。

“你不能想雕什么,再去找树根,而要根据树根的形状,来想象你能雕什么。”今年73岁的吴振清说,他的根雕创作得益于自己的木工技术和书画基础。

他从小随父亲干木工活,练就识别各种树木的能力,上学时喜欢绘画,这些对制作根雕非常有用。

“我1964年应征入伍,毕业于空军第十三航空学校。”吴振清说,当时,他凭借过硬的木工技术,在部队成为做像章模具的技术员。

“退休前,别人业余时间打麻将,我把业余时间都用来刻模具。”吴振清说,1996年退休后,他更是对根雕达到了痴迷的地步,多年打下的基础,使吴振清制作根雕游刃有余。

被誉为“正阳根雕第一人”

“为找到奇特的树根,他背着干粮四处打听。”吴振清的爱人张玉芳说,找树根很辛苦,以前住的是一个大院,院子里摆满树根。

吴振清退休后专门从事根雕创作,截至目前共创作出根雕作品上百件。

“老吴退休后生活充实,对根雕的追求收获很多。”张玉芳说,2003年春节,老伴的根雕作品“百鸟朝凤”在县艺术展中获奖,2004年,他创作的牛、鳄鱼、猴应邀参加“第七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并被该会推荐为“中国艺术人才”。       2006年,他的作品编人《中华传世书画鉴赏》大型系列书画集,作品被评为传世金奖,他本人被授予“中华金奖艺术名家”荣誉称号。

2014年,吴振清根雕艺术被县文化部门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其举办个人根雕艺术展,他也被誉为“正阳根雕第一人”。

不起眼的树根在他眼里是宝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吴振清在根雕方面很有悟性。这种悟性来源于他对生活的理解和创新。一段树根,别人看来是朽木一个,烧火的材料,而吴振清却视之为宝,经过巧妙构思,这此树根就“化腐朽为神奇”,成了一个个有生命的载体。

1998年吴根清创作根雕“大水牛”时,把树根清洗后摆在面前,却不知如何下手。有一天,有个人牵头牛的从他家门前经过,这头牛犟着不愿走,把头扭在一边,他看到这情形,灵感来了,一头水牛的形象在脑海中成型。于是他据此创作了一头倔犟的水牛作品。该作品刀工精细、线条流畅,受到众人追捧,在一次根雕比赛中被评为一等奖。

1989年,吴振清在朋友家捡到一个没有烧完的洋槐树根,经过一番构思,创作出一个昂首阔步涉足沙漠的双峰骆驼。

吴振清在根雕创作中有着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为寻找树根,他四处奔波,白天搜集树根,晚上便在灯光下精雕细刻。

如今,在他家中摆满了形态各异的根雕作品,犹如一个小小的根雕博物馆。这些作品背后不仅有其甘苦和艰辛,更有他对根雕艺术的追求和热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CopyRight 2009-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驻马店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豫ICP备12023742号|